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自廬山回過富池隔江遙禱甘公祠求便風至黃瀝》
全文:
江邊鬼古祠吳甘鬼公,往來鬼祭禱嚴且恭。
我離匡山已經宿,舟挽不進篙工慵。
沙邊朝服遙致禱,澆鬼未竟天迴風。
一帆百里至還作,不徐不疾來雍容。
我生久已甘困滯,神亦何事特哀窮。
但疑神理與人異,意誠詞直無不通。
林皇夜泊若平地,疑有鬼物驅蛟龍。
天明旗腳向北指,舟子笑語開船蓬。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神理
(1).猶神道。謂冥冥之中具有無上威力,能顯示靈異,賜福降災的神靈之道。《文選·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事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註:“《周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 李善 註:“神理,猶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讀<甘露遺事>》詩:“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憐鼠輩倖元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吾術豈可用來傷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說新語·言語》“ 晉武帝 每餉 山濤 ” 劉孝標 注引《謝車騎家傳》:“ 玄 ( 謝玄 )字 幼度 ,鎮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君之業,妾思過半矣;但未盡其神理,請為妾再鼓之。”《紅樓夢》第八四回:“以後作文,總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動筆。” 嚴復 《譯<天演論>例言》:“此在譯者將全文神理融會於心,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
(3).靈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戴公 見 林法師 墓,曰:‘德音未遠,而拱木已積,冀神理緜緜,不與氣運俱盡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嗚呼,爾魂在幾,爾骨在棺,吾親奠酹於爾牀前,苟神理之有知,豈不聞吾此言。”
與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國語·越語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 韋昭 註:“與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勢》:“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 尹知章 註:“能安危者,則與人合。”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張耒名句,自廬山回過富池隔江遙禱甘公祠求便風至黃瀝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聞范之倉卒去皖,悵然寄詩二章,即次范之九日宴集詩韻·其二
方守敦〔清代〕追逐雲龍亦快哉,兵戈天地洗深哀。開襟世澤通家好,和韻江城舊雨來。落葉忽驚詞客座,離亭難進故人杯。高情
![但疑神理與人異,意誠詞直無不通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