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長筌子的《粉蝶兒》
全文:
欲說天機,奈塵寰、世人不信。
只因他夙緣無分。
戀浮華,貪火院,氣神虧損。
販屍骸,迷了本來心印。
悟後回頭,樂清閒、莫勞方寸。
好參求妙靈玄牝,煉純陽,驚宇宙,一聲雷震。
恁時節,向蓬萊會中相等。
參考注釋
屍骸
(1) 即“屍骨”
(2) 指屍體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屍骸為證。——《記念劉和珍君》
本來
(1) 從一開始
(2) 向來,原來
(3) 原先;先前
(4) 理所當然
心印
(1).佛教禪宗語。謂不用語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證,以期頓悟。《壇經·頓漸品》:“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 唐 韓偓 《江岸閒步》詩:“立談禪客傳心印,坐睡漁師著背蓬。” 宋 王禹偁 《寄贊寧上人》詩:“眉毫久別應垂雪,心印休傳本似灰。”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三折:“心印非遙,只在本來還照。回頭早,認得胎胞儘,四大皆安好。”
(2).理學家藉以指對聖人學說在心性上的領會。 明 王守仁 《<大學>問》:“此格致誠正之説,所以闡 堯 舜 之正傳而為 孔氏 之心印也。”
(3).泛指內心有所領會。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記》:“而二美意皆屬予,微露拒 程 之意, 程子 亦心印。”
(4).心心相印。 沉從文 《菜園》:“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傳。”
(5).拆字術。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論氣韻非師》:“且如世之相押字之術,謂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與心合,是之謂印。爰及萬法,緣慮施為,隨心所合,皆得名印。”
長筌子名句,粉蝶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