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師參的《沁園春(餞鄭金部去國)》
全文:
谷口高人,偶溯明河,近尺五天。
見紫霄宮闕,空中突兀,玉皇姬侍,雲里蹁躚。
滴露研朱,披肝作紙,細寫靈均孤憤篇。
排雲叫,奈大鈞不管,沙界三千。
語高天上驚傳。
早斥去人間伴謫仙。
念赤城丹籍,香名空在,蓬萊弱水,欲到無緣。
還倚枯槎,飄然歸去,回首清都若個邊。
家山好,有一灣風月,小小漁船。
參考注釋
斥去
(1).排斥並使之離去。 宋 曾鞏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在 肅宗 時,數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
(2).排除。 宋 蘇轍 《送王震給事知蔡州》詩:“逡巡文字樂,斥去簿領煩。”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黃師參名句,沁園春(餞鄭金部去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