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羅隱的《暇日感懷因寄同院吳蛻拾遺》
全文:
璧池清秩訪燕台,曾捧瀛洲札翰來。
今日二難俱大夜,當時三幅謾高才。
戲悲槐市便便笥,狂憶樟亭滿滿杯。
猶幸小蘭同舍在,每因相見即銜哀。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璧池
古代學宮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學和皇帝的選士之所。 唐 羅隱 《暇日感懷因寄同院吳蛻拾遺》詩:“璧池清秩訪 燕臺 ,曾捧 瀛洲 札翰來。”《新唐書·歸崇敬傳》:“古天子學曰辟雍。以制言之,壅水環繚如璧然;以誼言之,以禮樂明和天子云爾。在《禮》為澤宮,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言學省。” 明 何景明 《觀石鼓歌》:“璧池日月動華袞,奎閣星斗羅貞珉。”
清秩
名義高而沒有多少事可做的官
宜以南京清秩處之。——《明史》
燕台
(1).指 戰國 時 燕昭王 所築的黃金台。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縣 東南。相傳 燕昭王 築台以招納天下賢士,故也稱賢士台、招賢台。見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後作為君主或長官禮賢之典。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詩:“謬忝 燕臺 召,而陪 郭隗 蹤。” 金 元好問 《即事呈邦瑞》詩:“明日 燕臺 傳盛事,坐中賓客盡名流。” 明 陳所聞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再休嗟明珠暗投,正 燕臺 把千金駿求。” 程善之 《革命後感事和懷霜作即用其韻》:“三品席珍虛鹿幣,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唐 高適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題詩 碣石館 ,縱酒 燕王臺 。” 唐 高駢 《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詩:“匹馬東歸羨知己, 燕王臺 上結交新。” 唐 李商隱 《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此時聞有 燕昭臺 ,挺身東望心眼開。”
(2).指 冀 北一帶。 唐 祖詠 《望薊門》詩:“ 燕臺 一望客心驚:簫鼓喧喧 漢 將營。” 明 何景明 《送馬公順視學湖南》詩之一:“同是 燕臺 舊遊客,可堪相見又相違。” 陳毅 《聞八路軍大捷》詩:“抗 日 旌旗戰局開,大軍東出薄 燕臺 。”
(3).指幕府。 唐 李商隱 《梓州罷吟寄同舍》:“長吟遠下 燕臺 去,惟有衣香染未銷。” 馮浩 箋註:“ 燕臺 ,指幕府……言我惟懷府公之德,別無閒情牽繞也。” 唐 黃滔 《南海幕和段先輩送韋侍御赴闕》:“魏闕別當飛羽翼, 燕臺 獨且占風流。” 南唐 李中 《和胊陽載筆魯裕見寄》:“ 燕臺 多事每開顏,相許論交淡薄間。”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札翰
(1).書信。《魏書·夏侯道遷傳》:“ 道遷 雖學不淵洽,而歷覽書史,閒習尺牘,札翰往還,甚有意理。” 唐 杜甫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防禦判官》詩:“題詩得秀句,札翰時相投。”
(2).指奏摺。《舊唐書·宇文融傳》:“遂命百司長吏,方州岳牧,僉議都堂,廣徵異見。羣詞盈於札翰,環省彌於旬日,庶廣朕意,豈以為勞,稽眾考言,謂斯折衷。”
(3).泛指文章書畫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務尚》:“ 蕭誠 自務札翰, 李邕 恆自言別書…… 蕭 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數幅,朝夕把翫,令其故暗,見者皆以為數百年書也。” 宋 蘇軾 《答言上人》:“比日法體佳勝,札翰愈精健,詩必稱是,不蒙見示何也?”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五俗字》:“書字有俗體,一律不可復改者,如沖、涼、況、減、決五字,悉以水為冫(筆陵切,與冰同),雖士人札翰亦然。”
羅隱名句,暇日感懷因寄同院吳蛻拾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