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飲黃池朱友龍舍》
全文:
換舟入里港,那懼江風橫。
今夕月色朗,天下呈圓鏡。
小艤蕃庶鄉,夜燈萬星映。
倏逢可人情,立論不失正。
揮毫喜相譽,筆勢自遒勁。
酒壺不住湯,斟酌各取性。
不強亦不辭,此醉頗入聖。
江行苦波劫,到此昉相慶。
豈知接談笑,春生絕囂競。
賓筵接幾夜,肴饌抑何盛。
酒酣月更明,拭眼萬境淨。
清嘆慰旅瑣,四體都忘病。
怪我當此時,吻噤絕嘯詠。
夜影橫窗殊,窗外梅花靚。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酒壺
盛酒的壺。後亦稱酒注子為酒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權 使太中大夫 鄭泉 聘 劉備 於 白帝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泉 臨卒,謂同類曰:‘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歲之後化而成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 唐 韓愈 《送區冊序》:“歲之初吉,歸拜其親;酒壺既傾,序以識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勞山道士》:“乃於案上取酒壺,分賚諸徒,且囑盡醉。”
不住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老爺臉上有點喜色,不住的點頭。”
(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裡,禁不住很詫異了。” 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
斟酌
(1) 反覆考慮以後決定取捨
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矣。——《國語·周語上》
再三斟酌
(2) 往杯盞里倒酒供飲用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潛《移居》
獨自斟酌
董嗣杲名句,飲黃池朱友龍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