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汝鐩的《泛洞庭》
全文:
解維武陵岸,江肥雨新止。
兼程趨洞庭,勢疾建瓴比。
銀光吞上下,莫辨天與水。
我乃航其間,滉瀁藉一葦。
吏塵貯兩袖,到此劃湔洗。
黃昏打頭風,洪波半空起。
舟子惶束手,喧呼互排底。
有篙無處著,有纜無地艤。
鐵索二百丈,牽貓臥沙底。
進難退不可,簸弄任所以。
巨浪聲洪鐘,合力撞舟尾。
一撞心一折,通夕不知幾。
刻燭驗天明,狂勢稍披靡。
卷索急飛櫓,半晝見涯涘。
危命脫針*孔,再生自今始。
人言岳州程,風便五日耳。
漂滯費半月,初意所不擬。
粉堞俄在眼,層樓九霄峙。
憑欄氣方豁,東望酸徹髓。
前日我片帆,掀舞怒濤裹。
羊腸百八盤,行路難如此。
今知驚浪上,羊腸尚可履。
在家貧亦好,身安門掃軌。
鼾鼻喧千窗,風波盡千里。
參考注釋
鐵索
(1).粗鐵鏈。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宋史·張永德傳》:“以鐵索千餘尺,橫截 長淮 ,又維巨木,自是備御益堅矣。” 清 閻爾梅 《登峨嵋山》詩:“脊隥風搖攀鐵索,頤崖石陷蹋藤梯。” 毛澤*東 《長征》詩:“ 金沙 水拍雲崖暖, 大渡 橋橫鐵索寒。”
(2).用粗鐵鏈製成的刑具。《清通典·刑一》:“定獄具之圖……一曰鐵索,以鐵為之,長七尺,重五斤。” 清 鄭燮 《蓮峰》詩:“鐵索三條解上都,君王早為白寃誣。” 魯迅 《書信集·致胡風》:“以我自己而論,總覺得縛了一條鐵索。”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趙汝鐩名句,泛洞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