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流謙的《信口十絕》
全文:
溫說昭君第一人,氈車萬里托羌渾。
君王下詔求傾國,不為琵琶略斷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下詔
帝王頒發詔令
傾國
(1).傾覆邦國。《晏子春秋·諫上十》:“此離樹別黨,傾國之道也, 嬰 不敢受命。”《史記·項羽本紀》:“此天下辯士也,所居傾國。”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 馬嵬 !”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後書懷》:“燕頷封侯空有相,蛾眉傾國自難昏。”
(2).謂耗盡國力。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故未服之時,勞師遠攻,傾國殫貨,伏屍流血,披堅敗敵如此之難也。”
(3).舉國,全國。極言人多。 唐 杜甫 《留花門》詩:“胡為傾國至,出入暗金闕?”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拾遺》:“方 符堅 傾國而來,朝野大震。”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當是時,傾國瞻仰,男女喘汗屬於道。”
(4).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唐玄宗 《好時光》詞:“莫倚傾國貌,嫁取箇、有情郎。”《二刻拍案驚奇》卷九:“眼角偷傳傾國貌,心苗曾倩多情種。” 清 唐孫華 《維揚舟中作》詩:“空谷未聞傾國貌,褰帷都作倚門妝。”參見“ 傾國傾城 ”。
(5).指美女。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詩:“傾城今始見,傾國昔曾聞。” 唐 李白 《清平調詞》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齊賢 註:“傾國指妃子。”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泛湖》:“載去 西施 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斷魂
靈魂從肉體離散,指愛得很深或十分苦惱、哀傷
看山欲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 杜牧《清明》
李流謙名句,信口十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