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威的《贈歐陽秀才》
全文:
桐上知音日下身,道光誰不仰清塵。
偶來水館逢為客,舊熟詩名似故人。
永日空驚滄海闊。
何年重見白頭新。
權門要路應行遍,閒伴山夫一夜貧。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下身
(1) 身體的下半部
(2) 外生*殖*器,陰*部
(3) 褲子
道光
高尚的道德、正確的主張得到發揚和傳頌。《晉書·汝南王亮等傳論》:“分茅錫瑞,道光恆典。” 元 孟祺 《賀平宋表》:“欽惟皇帝陛下,道光五葉。” 明 馮夢龍 《新灌園·騎劫代將》:“故此特寬二城,以示恩信,將使 莒州 、 即墨 之人,反讎其上,我澤如春,民應如草,道光宇宙,四海延頸。”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守海鹽縣主簿王頊妻墓志銘》:“尒後琴瑟韻合,閨門道光。”
清塵
(1).拂除塵埃。 漢 班固 《東都賦》:“雨師泛灑,風伯清塵。”
(2).車後揚起的塵埃。亦用作對尊貴者的敬稱。清,敬詞。《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犯屬車之清塵。” 顏師古 註:“塵,謂行而起塵也。言清者,尊貴之意也。” 三國 魏 繁欽 《定情》詩:“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 南唐 陳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詩:“常思 劍浦 別清塵,荳蔻花紅十二春。” 王闓運 《丁文誠誄》:“侍清塵於 華陽 ,忝邦政之必聞。”
(3).清輕的塵埃。 晉 左思 《魏都賦》:“增搆峩峩,清塵彯彯。”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忽思格猛獸,苑囿騰清塵。”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韻》之四:“清塵隱高樹,萬瓦光鱗鱗。”
(4).比喻清靜無為的境界;清高的遺風;高尚的品質。《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 姜亮夫 校註:“清塵,《章句》訓徽美。 寅 按即指上之虛靜、恬愉、無為自得之境界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二:“苕苕歷千載,遙遙播清塵。”《梁書·任昉傳》:“想 惠 莊 之清塵,庶 羊 左 之徽烈。”《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 堯 舜 不能榮其素樸, 桀 紂 無以污其清塵。” 唐 杜牧 《西江懷古》詩:“ 范蠡 清塵何寂寞,好風唯屬往來商。”
劉威名句,贈歐陽秀才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桐上知音日下身,道光誰不仰清塵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