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謝伋的《送孫仲舉徽猷罷郡造朝》
全文:
四月維夏天未暑,天台居民逃室處。
城中屢貴巷陌喧,城外號奴去村墅。
老癃扶杖少者趨,夫棄禾麻婦投杼。
肩隨足躡似同謀,色沮聲低鹹偶語。
使君高車挽不止,誰其嗣之保閭里。
攀轅臥轍豈留行,遮道填門寧足恃。
三江阻隔江水深,莫使江頭有船艤。
我聞此語良足聽,呼使來前陳本始。
吾州使君能靜治,千里無虞安獄市。
澄之不清擾不濁,盡道使君心似水。
昔襦不足今褲余,良藥千金補瘡痏。
黃屋近駐錢塘城,願說政平並訟理。
從今更借二三年,增秩賜金書用璽。
我言此語爾未思,有大於此爾何如。
入為三公自故事,天台美爾公是宜。
德澤但可施一州,潤及九里寧獨私。
攜持卻看祖道盛,送車百兩多旌麾。
爭先勸飲接殷勤,玉酒湛湛皆盈卮。
使君千觴亦未醉,更聽小儒前致詞。
嗟予待次七閩郡,法式規模知吏師。
忘年屈勢待我厚,歲月易得今再期。
送公去郡情更惡,人送作郡知何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肩隨
(1).古時年幼者事年長者之禮。並行時斜出其左右而稍後。《禮記·曲禮上》:“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鄭玄 註:“肩隨者,與之並行差退。”後遂用作忝在同列,得以追隨於後之意。 唐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小子謝麟閣,雁行忝肩隨。” 明 張居正 《壽封翁觀吾王年丈六十序》:“ 王子 博學邃養,厚積而晚發,余以童稚淺薄,謬為有司所録,獲從 王子 之後。其視 王子 ,丈人行也,不敢肩隨焉。”
(2).猶追隨。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澄什 結轍於山西, 林遠 肩隨乎 江 左矣。”《梁書·張率傳》:“紛高冠以連袵,鏘鳴玉而肩隨。”《舊唐書·則天*皇后紀》:“刑戮雖加,枝胤仍在,何得肩隨近侍,齒列朝行?”《明史·高拱傳》:“ 拱 為首輔, 居正 肩隨之。”
(3).跟上,比得上。 清 方苞 《書<王莽傳>後》:“此傳尤 班 史所用心,其鉤抉幽隱,雕繪眾形,信可肩隨 子長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公畫名與 元 趙學士 、 明 董尚書 埒,而清操勁節,非 湖州 、 華亭 所能肩隨。” 孫中山 《建國方略·第三計畫》:“欲使 營口 將來再能凌駕 大連 而肩隨於前言三世界大港之後,吾人必須一面改良內地水陸交通,一面濬深其達海之通路。”
同謀
(1) 共謀,一同謀劃
不敢與他同謀
(2) 參與謀劃的人
同謀多人。——清· 方苞《獄中雜記》
不做你的同謀
色沮
神情頹喪。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呂申公不悅范希文》:“ 宋 ( 宋庠 )明日上殿,果入札子論 希文 交通叛臣…… 仁宗 曰:‘ 范仲淹 莫不至如此。’ 呂公 徐應曰:‘擅答書不得無罪,然謂之有他心則非也。’ 宋公 色沮無辭。”《天雨花》第二十回:“我看此人性情最傲,他昨日雖有些氣餒色沮,不肯低頭。只使他連遇風波,無一不心寒膽落。”
偶語
相聚議論或竊竊私語。《史記·高祖本紀》:“父老苦 秦 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新唐書·藩鎮傳·李正己》:“政令嚴酷,在所不敢偶語,威震鄰境。” 宋 司馬光 《言王廣淵札子》:“臣伏見新除 王廣淵 直 集賢院 ,外廷之人無不怪惑,偶語族談,莫知其故。”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 漢高祖 素恨 雍齒 ,比沙中偶語, 張良 勸帝封之以厭眾心,偶語果息。” 鄭振鐸 《街血洗去後》:“再走下去,行人漸少,看不出什麼緊張的空氣,只有幾個人靠在店柜上驚奇的偶語。”
謝伋名句,送孫仲舉徽猷罷郡造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