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朱槔的《九日與客語慨然有廬山之興》
全文:
九日黃花笑白頭,分將牢落付林丘。
半川暝色聊償夢,別嶺秋聲旋寄愁。
江國經年成浪語,匡廬入手是真休。
未能免俗須登陟,睨視元龍百尺樓。
參考注釋
暝色
暮色;夜色。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唐 杜甫 《光祿坂行》:“樹枝有鳥亂鳴時,暝色無人獨歸客。” 茅盾 《子夜》一:“從橋上向東望,可以看見 浦東 的洋棧像巨大的怪獸,蹲在暝色中。”
秋聲
指秋天裡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蟲鳥聲等。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唐 劉禹錫 《登清暉樓》詩:“ 潯陽江 色潮添滿, 彭蠡 秋聲雁送來。” 明 吳甡 《雜興》詩:“空林何歷歷,落葉盡秋聲。”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龍泉寺 邊的深林叢樹時時送出秋聲,一陣一陣蕭蕭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離別。”
寄愁
寄託愁思。《後漢書·仲長統傳》:“百慮何為,至要在我。寄愁天上,埋憂地下。” 唐 楊炯 《送徐錄事詩序》:“兩鄉風月,萬里江山,脩路為下泣之思,長天非寄愁之所。”
朱槔名句,九日與客語慨然有廬山之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