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仲深的《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四·其四·宣文閣筆》
全文:
霜毫拔月出句吳,分贈多應進貢餘。
筵閣校經資檢討,管城錫號自中書。
九重綸綍曾參贊,三輔英雄藉薦除。
今日茅齋陪硯席,且供鉛槧沐方諸。
參考注釋
霜毫
(1).白色獸毛。《宋書·禮志三》:“霜毫玄文,素翮頳羽。” 明 田藝蘅 《白鹿賦》:“雪毳含輝,霜毫出浴,潔若凝冰,素如琢玉。”
(2).借指白兔。 唐 元稹 《月三十韻》:“蓂葉標新朔,霜毫引細輝。” 明 徐渭 《書畫兔中有一白雛》詩:“中有霜毫真逸足,騰身高入月明中。”
(3).指毛筆。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大人呵尚兀自高擎著玉液來酬我,你待濃蘸著霜毫敢抹誰?”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四:“霜毫擲罷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4).白色鬚髮。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雪刺滿頭》:“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竊祿簪裳,備員廊廟,霜毫生頷,雪刺滿頭。’”
(5).白色的光芒。寒光。 唐 鮑溶 《送羅侍御歸西台》詩:“詩情分繡段,劍彩拂霜毫。”
出句
格律詩的單數句。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三:“今人於五七絶句,首首散行,不一二置出句對句,則無律中之律矣。”
多應
大概,多半是。 唐 李宣古 《聽蜀道士琴歌》:“人間豈合值仙蹤,此別多應不再逢。” 宋 曾慥 《類說》卷四九:“定知我死在汝後,多應汝死在我前。” 元 劉庭信 《粉蝶兒·美色》曲:“説甚么芳卿性純,秋娘丰韻。多應他懶住蟾宮,潛下仙階,謫降凡塵。”《水滸傳》第四二回:“多應這廝走入村中樹林裡去了。” 清 李漁 《憐香伴·聞試》:“探偵人已歸,探偵人已歸。看他兩頰笑容堆,多應有機會。”
進貢
封建時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奉獻禮品
張仲深名句,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四·其四·宣文閣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