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三老來,化誨為我宣

余繼登田夫謠送馬瑞河父母之霑益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余繼登的《田夫謠送馬瑞河父母之霑益》

全文:
田夫無外事,惟有佃其田。
腰鐮與荷鋤,兩兩相比肩。
偶爾理田器,相攜向市廛。
忽聞城市言,官長近已遷。
行當舍我去,不復久留連。
倉忙到縣門,車馬已駢闐。
驚愕語同輩,茲事良已然。
自從官長來,於今五六年。
年年納租後,家家飽粥饘。
雞犬夜不驚,村舍常安眠。
積穀為我賑,逋賦為我蠲。
時有三老來,化誨為我宣
兒童各長成,恩德及煢㾓。
信是田家樂,賴得官長賢。
自謂長若斯,閭里得生全。
今去欲何之,惝恍心若煎。
去從官長去,不知何時還。
來時不預料,囊無送劉錢。
徒爾臥轅下,相將車牽牽。
聞說官長去,行行向南滇。
滇南萬餘里,道路太綿延。
中復經巫峽,崟崎摩蒼天。
況當五月時,赤日赫如燀。
田夫有圓笠,不敢獻君前。
但願加餐食,以慰心拳拳。
尚來福吾民,勿此長棄捐。
僕夫早嚴駕,五馬何翩翩。
雲樹隔行蹤,有淚如迸泉。

余繼登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三老

(1).古代掌教化之官。鄉、縣、郡均曾先後設定。《禮記·禮運》:“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史記·陳涉世家》:“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鋭,伐無道,誅暴 秦 ,復立 楚 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漢書·高帝紀》上:“舉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後漢書·循吏傳·王景》:“父 閎 為郡三老。”

(2).指國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逸周書·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釋:“三老,國老也。謂致仕者。”《周書·儒林傳序》:“下詔尊太傅 燕公 為三老。”參見“ 三老五更 ”。

(3). 東漢 赤眉農民起義軍最高首領的稱號。《後漢書·劉盆子傳》:“ 琅玡 人 樊崇 起兵於 莒 ,眾百餘人轉入 太山 ,自號三老。”《資治通鑑·漢光武建武元年》:“諸三老、從事皆大會。” 胡三省 註:“赤眉諸帥最尊者號三老,次從事。”

(4).指上壽、中壽、下壽。《左傳·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 杜預 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5).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黃老君。《黃庭內景經·脾部》:“注念三老子輕翔。” 梁丘子 註:“三老謂元老、玄老、黃老之君也。”

(6).柁工。 唐 杜甫 《撥悶》詩:“長年三老遙憐汝,捩舵開頭捷有神。” 仇兆鰲 註:“ 蔡 註:‘峽中以篙師為長年,舵工為三老。’ 邵 註:‘三老,捩船者,長年,開頭者。’” 宋 陸游 《入蜀記》五:“問何謂長年三老,雲梢工是也。” 清 沉受宏 《九龍灘》詩:“長索條分眾攬舟,獨把操篙付三老。”

(7).稱三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所指不一。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名臣下·三老》謂 文彥博 、 張方平 、 范鎮 為國之三老, 傅堯俞 、 范純仁 、 劉摯 為 和州 三老。《元史·張德輝傳》:“﹝ 張德輝 ﹞與 元裕 、 李冶 游 封龍山 ,時人號為‘龍山三老’雲。”《明史·文苑傳四·唐時升》:“﹝ 唐時升 ﹞與里人 婁堅 、 程嘉燧 並稱曰‘練川三老’。”

(8).泛指有聲望的老人。 清 趙翼 《謁補山制府奉呈》詩:“望高已共尊三老,才大疑兼用五官。” 清 金和 《圍城紀事六吟·警奸》:“往往當路橫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化誨

感化教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舉子見他語言爽快,禮度周全,暗想也不是不可化誨的。”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余繼登名句,田夫謠送馬瑞河父母之霑益名句

詩詞推薦

時有三老來,化誨為我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