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丹台與赤城,此間寂寂無人聲

沈遼走筆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韻和之·其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走筆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韻和之·其二》

全文:
老去不為世網縈,我為清冷亦假名。
不識丹台與赤城,此間寂寂無人聲
下視千里山川平,其間隱顯自晦明。
稽康作樂知未精,莊周能寧何用攖。
有動不在彈與枰,至靜何為論攙槍。
大飲不復論缸罌,一醉寧復更解酲。
當如美璞含其英,不如不琢鳴琤琤。
一去一來寄死生,寵辱外事何足驚。
高篇琅琅示我情,久已喪魄今載營。
呼奴擁彗掃柴荊,當有佳客來此行。

沈遼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丹台

(1).道教指神仙的居處。《藝文類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傳》:“子名在丹臺玉室之中,何憂不仙?” 唐 白居易 《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詩:“君看名在丹臺者,儘是人間修道人。”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一折:“貧道德傳於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名記丹臺,方得成道。”

(2).指 呂洞賓 煉丹台。在今 杭州 北高峰 南。 清 梁章鉅 《浪跡叢談·西湖紀游詩》:“更矜腰腳健,直躡 丹臺 巔。”

(3).《史記·貨殖列傳》載, 秦 時,蜀寡婦 清 守先人丹砂礦穴,擅其利而顯富, 秦始皇 許為貞婦而客遇之,為築 女懷清台 。後以“丹台”為寡婦而富有資產的典故。 唐 陳子昂 《唐故袁州參軍李府君妻清河張氏墓志銘》:“夫人狥 黔婁 之貞,闕丹臺之產。孀居永日,蓬首終年。”

(4).紅色的樓台。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萬頃臨池玩月戲為新體》詩:“春風搖碧樹,秋霧卷丹臺。”

(5).指古代帝王為功臣繪製畫象的台閣。 漢 有 雲台 , 唐 有 凌煙閣 。《封神演義》第七九回:“青史標名真義士,丹臺像列是純良。”

赤城

(1).指帝王宮城,因城牆紅色,故稱。 唐 王勃 《臨高台》詩:“赤城映朝日,緑樹搖春風。”

(2).山名。多以稱土石色赤而狀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縣 北,為 天台山 南門。《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赤城 霞舉而建標。” 李善 註:“ 支遁 《天台山銘序》曰:‘往 天台 ,當由 赤城山 為道徑。’ 孔靈符 《會稽記》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狀似雲霞。’”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 連天向天橫,勢撥五嶽掩 赤城 。” 王琦 註:“《太平廣記》:‘ 章安縣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顧野王 《輿地誌》云: 赤城山 有赤石羅列,長里餘,遙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羅浮屈五過訪》詩:“況今天地多戰爭, 赤城 華頂 風煙驚。”(2)在 四川省 灌縣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陸游 《將之榮州取道青城》詩:“倚天山作海濤傾,看遍人間兩 赤城 。”自註:“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一·山川險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記:‘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傳說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賜酒》詩:“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傳》:“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華山 之中乘雲駕龍,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駕龍上昇入泰清,時下玄洲戲 赤城 。’” 唐 陳子昂 《修竹篇》:“攜手登白日,遠遊戲 赤城 。”

此間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寂寂

形容寂靜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寂寂荒山

人聲

人類在說話、歌唱、哭泣或喊叫時發出的聲音

遠處傳來人聲

沈遼名句,走筆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韻和之·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不識丹台與赤城,此間寂寂無人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