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登泰山九依皇祖詩韻·其一》
全文:
八旬五母仍康步,六十六兒微白頭。
上瑞古今真此罕,後言是否聽其浮。
惟知養志以天下,況是祝釐殷九州。
岱廟已瞻申懿悃,高峰欲陟吁停留。
參考注釋
上瑞
最大的吉兆。 唐 韓愈 《賀慶雲表》:“臣所領州,今月十六日申時有慶雲現於西北……斯為上瑞,實應太平。” 宋 王溥 《唐會要·祥瑞下》:“朕以慈惠恭儉為休徵,以人和年豐為上瑞。”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按野蠶成繭,昔人謂之上瑞。乃今東 齊 山谷,在在有之,與家蠶等。”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後言
背後訾議。《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舊唐書·哀帝紀》:“雖雲勇退,乃有後言,自為簿從之酋,頗失人臣之禮。” 蔣維喬 《中國教育會之回憶》:“在社員眼光中,似乎中國教育會反借學社收入之學費以生存。社員之褊激者,即對教育會有後言。”
是否
對不對;是不是。 宋 蘇軾 《申省乞不定奪役法議狀》:“乞取 孫尚書 及 軾 所議付臺諫給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後罷其不可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我未曾到過外國,也不知他的説話,是否全靠得住。” 劉半農 《敲冰》詩:“請問人間:是否人人都有喝到的福?”
乾隆名句,登泰山九依皇祖詩韻·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