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宗誠的《得彭宮保書見示六旬有作賦呈》
全文:
衡岳高巍峨,氣象千年新。
蜿蟺而磅礴,郁極斯降神。
賢豪不世出,天命康時屯。
翊贊中興業,度越甫與申。
憶昔文皇初,治極亂萌䟴。
中原鹹震懾,束手嗟朝紳。
南山豹隱霧,洞庭龍潛鱗。
忠義倏奮發,伊呂起渭莘。
脫卻方山冠,改服振振袀。
縱橫江海上,飛駛萬千䑳。
救民殷拯溺,逐賊如驅磷。
剛大塞天地,奇氣一朝伸。
藎勞十六載,日月淨無塵。
塵淨謝時去,浩浩心如奫。
當其濟物時,高情故絕人。
萬鍾祿不受,在官類隱淪。
先憂忘後樂,仲淹猶非倫。
東山欣再起,位列要路津。
辭榮受艱鉅,義進利則逡。
長江萬里險,終歲勤周巡。
思枯夜不寐,慮遠眉常顰。
人謂已治安,憂患獨切身。
竹柏耐冬寒,桂老性愈辛。
賤子侍公久,見灼知尤真。
疾惡如秋肅,嗜善溫若春。
世皆頌公義,而未悉公仁。
與公十年別,跡疏情胥親。
愛我忘分位,書來何頻頻。
貽我以詩句,語語肝膈陳。
盛德若無有,休休一個臣。
我愧非令器,苦窳空陶甄。
謬膺賢相舉,無術隆斯民。
何當罷官去,隨公山水瀕。
名篇歌反覆,腹中如車輪。
參考注釋
南山豹
(1).典出 漢 劉向 《列女傳·陶答子妻》:“妾聞 南山 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生而須死耳。”後因以“南山豹”比喻隱居伏處、愛惜其身,有所不為的人。 唐 李白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我垂北溟翼,且學南山豹。” 宋 梅堯臣 《文豹篇贈黃介夫》詩:“壯哉 南山 豹,不畏白額虎。”
(2).比喻富有文采。 宋 石孝友 《漁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試南宮》詞:“ 射虎將軍 搴繡帽, 西園公子 南山豹,共跨龍媒銜鳳沼。”
隱霧
謂隱遁待時。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 堯皇 未登極,此地曾隱霧。”參見“ 隱豹 ”。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龍潛
(1).語出《易·乾》:“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後因以“龍潛”指陽氣潛藏,龍蛇蟄伏。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七政告凶,陵谷易所。殷雷輷磕於龍潛之月,凝霜肅殺乎朱明之運。”按,龍潛之月,指冬季的月份。
(2).語出《易·乾》:“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喻帝王未即位。《後漢書·爰延傳》:“陛下以 河南 尹 鄧萬 有龍潛之舊,封為通侯。” 宋 陸游 《賀皇后箋》:“輔佐積勤,實自龍潛之日。”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憲皇用鄂文端》:“ 鄂文端 任內務府時, 憲王 時龍潛藩邸,憲有所請。公拒之曰:‘皇子宜毓德春華,不可交結外臣。’上心善其言。”
(3).指賢士潛形匿跡。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伍大夫 昭關 馬渡, 張留侯 滄海龍潛。”
方宗誠名句,得彭宮保書見示六旬有作賦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