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達的《詠懷·其十一》
全文:
少年負長劍,猛志厲秋霜。
獨見絕眾慮,高翔起遐方。
燕趙遍轍跡,周秦慨興亡。
河山郁雲飛,壯觀思悠揚。
及此悲侷促,鬢髮華已蒼。
樊籠豈不念,短翮情自傷。
參考注釋
燕趙
(1).指 戰國 時 燕 趙 二國。亦泛指其所在地區,即今 河北省 北部及 山西省 西部一帶。《史記·春申君列傳》:“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是 燕 趙 無 齊 楚 , 齊 楚 無 燕 趙 也。” 唐 崔湜 《景龍二年春日赴襄陽途中言志》詩:“余本 燕 趙 人,秉心愚且直。” 明 章美中 《秋思》詩:“涼風起 燕 趙 ,萬里浮雲陰。” 朱*德 《太行春感》詩:“從來 燕 趙 多豪傑,驅逐 倭 兒共一樽。”
(2).《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有“ 燕 趙 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句,後因以“燕趙”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南朝 梁武帝 《戲作》詩:“長袂必留客,清哇鹹繞樑。 燕 趙 羞容止, 西 妲 慚芬芳。” 宋 蘇舜欽 《昇陽殿故址》詩:“髑髏今成堆,皆昔 燕 趙 面。”
轍跡
亦作“ 轍跡 ”。1.車子行駛的痕跡。《藝文類聚》卷七一引 晉 棗據 《船賦》:“且其行無轍跡,止無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馳奔。”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窮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漁之樂,疲轍跡之游。” 清 馬維翰 《瀘定橋》詩:“人影漾驚波,行空無轍跡。” 艾青 《手推車》詩:“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
(2).痕跡。《老子》:“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讁。” 南朝 梁 任昉 《答劉居士》詩:“行無轍跡,理絶心機。”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篇三》:“ 顏子 則去一分私,顯一分公,除彼己之轍跡,而顯其和平。”
(3).猶途徑。《淮南子·主術訓》:“今治亂之機,轍跡可見也。” 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他如七十子之徒,雖其才各殊,至於轍跡亦一而已,蓋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轍跡各殊。”
見“ 轍跡 ”。
周秦
(1). 周 秦 兩代的並稱。《漢書·元帝紀》:“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重以 周 秦 之弊,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這兒的‘周秦’一個詞,就是指 周 秦 之際。”
(2). 北宋 詞家 周邦彥 與 秦觀 的並稱。兩個均受 柳永 的影響,同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周 秦 詞以理法勝, 姜 張 詞以骨韻勝, 碧山 詞以意境勝。”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總之,謂 白石 拔幟於 周 秦 之外,與之各有千古則可,謂 南宋 名家以迄 仲舉 ,皆取法於 白石 ,則吾不謂然也。”
興亡
興盛與衰亡
張達名句,詠懷·其十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