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王翬雪江圖》
全文:
辛丑暮春初得此,促成七字吟大旨。
適當幾暇重展觀,正值六花頻紛委。
元氣旁礴雪淋漓,即境即圖渾一理。
巃嵷玉嶺落銀瀑,曲徑從中入林里。
林開山遠忽豁然,驢背誰家尋句子。
並江岩聳倚高樓,映以讀書或車氏。
冷煙寒樹忽隱現,又見琳宮雲外峙。
枯枝峭壁各盡態,江復環流溪閣迤。
閣中可望隔溪路,路上旅人寒戰齒。
飛泉弗凍羃長松,招提白足游筇屐。
峰迴路轉境愈深,冒霧高飛鴉陣起。
崖寬波闊眺無際,復下遠帆來玉𡾔。
別開生面殊趙黻,一例長江圖萬里。
卷屋獨殿小孤亭,詩情足補杜子美。
空前絕後莫形容,運神著手嗟何以。
真是長言之不足,舞之蹈之而已耳。
參考注釋
元氣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 精神;精氣
(3) 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氣大傷
旁礴
見“ 旁薄 ”。
淋漓
(1) 液體濕濕地淌下,即流滴的樣子
淋漓不淨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一理
(1).同一準則。《呂氏春秋·審分》:“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 高誘 註:“身治則國治,故曰一理之術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然則八代之制,幾可以一理貫。” 劉良 註:“一理謂合典則也。”《二程遺書》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業錄·心性》:“天地人物,分雖不同,同此一理。”
(2).一個道理。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 宋 真德秀 《問格物致知》:“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宣和遺事》前集:“看破治亂兩途,不出陰陽一理。”
(3).同一地理區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吳 侵伐,大過五也。”
(4).溫習一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
乾隆名句,題王翬雪江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