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沈瓚的《梅花詩》
全文:
隔塢亭亭趁水斜,紙窗雲暗竹交加。
月痕隱約還添影,風信顛狂每妒花。
幽意半銷春草岸,殘香分入午蜂衙。
千迴繞樹吟詩立,西日林中對浦沙。
參考注釋
月痕
(1).月影;月光。 宋 陸游 《曉寒》詩:“雞唱欲闌聞井汲,月痕漸淺覺窗明。”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趁碧桃樹兒映纖纖月痕,繞蒼苔逕兒步微微露痕,濕香羅袖兒搵行行淚痕,這其間夜正深,更將盡,那琴聲卻在何處相聞。”《初刻拍案驚奇》卷五:“一線月痕和著星光,雖不甚明白,也微微看得見。”
(2).比喻女子的妝痕。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段成式》:“妓有醉毆者, 溫飛卿 曰:‘若狀此,便可以疻面對捽胡。’ 成式 乃曰:‘捽胡云彩落,疻面月痕消。’”
隱約
(1).困厄;儉約。《莊子·山木》:“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飢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陳鼓應 註:“隱約含有逼困之意。”《楚辭·嚴忌<哀時命>》:“居處愁以隱約兮,志沉抑而不揚。” 王逸 註:“言己放於山澤,隱身守約。”《後漢書·趙典傳》:“ 典 少篤行隱約,博學經書。” 李賢 註:“隱,靜也。約,儉也。” 宋 曾鞏 《學舍記》:“予之卑巷窮廬,冗衣礱飯,芑莧之羹,隱約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謂義深而言簡。《史記·太史公自序》:“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馬貞 索隱:“謂其意隱微而言約也。” 張守節 正義:“《詩》《書》隱微而約省者, 遷 深惟欲依其隱約而成其意志也。” 宋 歐陽修 《謝氏詩序》:“ 希孟 之言,尤隱約深厚,守禮而不自放。”
(3).依稀不明貌。 南朝 梁 何遜 《初發新林》詩:“帝城猶隱約,家國無處所。” 唐 韓愈 《次硤石》詩:“試憑高處望,隱約見 潼關 。” 洪深 《趙閻王》第二節第三幕:“這已在林子中,遠處鼓聲隱約可聞。”
風信
(1).隨著季節變化應時吹來的風。 唐 張繼 《江上送客游廬山》詩:“晚來風信好,併發上 江 船。” 宋 陸游 《游前山》詩:“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二:“ 臺灣 風信與他海殊異……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參見“ 二十四番花信風 ”。
(2).信息;訊息。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三折:“若遇見 朱太守 的夫人,索與他寄一個燒的著燎的著風信。”《西遊記》第二六回:“前日 老孫 只偷了三個,那一個落下地來,土地説這寶遇土而入, 八戒 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風信。” 柏葉 《金蘋果》:“我--白襟鴉,森林是我的家,每天站在枝頭望,有什麼風信便答話。”
顛狂
言談舉止違背常情,放蕩不羈
沈瓚名句,梅花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