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恭謁泰東陵》
全文:
周祭明當舉,拜瞻此際悲。
昨年茲預日,溫諭似平時。
半夜傳凶信,終天絕會期。
含哀三百六,過亦迅如馳。
參考注釋
周祭
古代祭典之一。謂遍祭祖先。《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四曰周祭。”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云:“周祭,四面為坐也……周,猶徧也。徧祭者,《曲禮》曰‘殽之序,徧祭之’是也。” 賈公彥 疏:“周祭,四面為坐也。謂若祭百神,四面各自為坐。”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二章第四節:“從 祖甲 開始,有些 商王 經常舉行一種系統地祭祀全體祖先的周祭。”
明當
猶明日,明天。《北史·蕭寶夤傳》:“ 寶夤 明當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維 《宿鄭州》詩:“明當渡 京水 ,昨晚猶 金谷 。” 宋 吳潛 《水調歌頭·和梅翁韻預賦山中樂》詞:“倚棹明當發,歸夢落三洲。”
明白得當。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見 陸丈 回書,其言明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古人不忌重韻》:“古人但取文理明當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復魯絜非書》:“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捨,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
此際
此時,這時候。 宋 秦觀 《滿庭芳》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生平絶少皺眉時,此際偏教愁絶。”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我們到了那個時節,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有什麼好處呢!咱家想到此際,把做官的念頭丟了,只想把我們的同種救出苦海。”
乾隆名句,恭謁泰東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