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犬不驚桴鼓靜,狐狸屏跡里閭安

施琪送吳巡檢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施琪的《送吳巡檢》

全文:
韜弓箙矢發征鞍,元是青衫一冷官。
雞犬不驚桴鼓靜,狐狸屏跡里閭安
縱遲萬里雲霄路,還勝三年苜蓿盤。
去去桐川動詩興,梅含椒萼雪初乾。

施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雞犬不驚

形容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及 策 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人民皆悅,賫牛酒到寨勞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陸中丞》:“賊知 濟南 有備,乃不敢南向。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雞犬不驚焉。” 李根源 《記雲南起義》:“事定, 文光 被舉為 滇西 都督,市井晏然,鷄犬無驚。”

桴鼓

(1).鼓槌與鼓。比喻相應迅速。 宋 羅泌 《路史·後紀三·炎帝》:“教化興行,應如桴鼓。” 明 張居正 《葬地論》:“世言葬地能作人禍福,謂葬得吉壤,家必興隆,得惡地,家必衰替,若影響桴鼓之符應者,悉妄也。” 清 王韜 《上當路論時務書》:“人心之機器,速於影響;一國之鑪錘,捷於桴鼓。是在為上者善用之耳。”參見“ 桴鼓相應 ”。

(2).指戰鼓。《史記·田叔列傳》:“ 田仁 對曰:‘提桴鼓立軍門,使士大夫樂死戰鬭, 仁 不及 任安 。’” 唐 劉禹錫 《和樂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見懷長句》:“從容自使邊塵靜,談笑不聞桴鼓聲。”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閨敘》:“把笳聲桴鼓相呼喚,令羣醜抱頭竄。”

(3).指警鼓。用於報警告急。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三》:“由此桴鼓希鳴,世無偷盜。” 唐 崔日用 《餞唐永昌》詩:“ 洛陽 桴鼓今不鳴,朝野鹹推重太平。” 康有為 《公民自治篇》:“故即有循吏,至於桴鼓不鳴,龐吠無警,餘糧棲畝,訟獄少囚,則以為治效之至矣。”

(4).樂鼓的一種。《文獻通考·樂考九》:“桴鼓, 唐 燕樂有之,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

狐狸

(1)

(2) 屬於犬科的若干種機警的食肉類哺乳動物,與狼有親緣關係,但體型較小,四肢較短,吻部較尖,有大而直豎的耳和蓬鬆的長尾,現被置於狐屬及世界大多數地區都有一種或更多種代表的幾個其他屬

(3) 比喻奸詐狡猾的人

豺狼當路,安問狐狸!——《後漢書》

屏跡

見“ 屏跡 ”。

隱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後隱居》:“屏蹟邱園,絶蹤仕進,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亦作“ 屏跡 ”。1.避匿;斂跡。《晉書·卞壼傳》:“轉御史中丞,忠於事上,權貴屏跡。”《北史·拓跋景山傳》:“法令明肅,賊盜屏跡,部內大清。”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政體》:“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

(2).猶隱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有一隱士於此池側,結廬屏跡,博習伎術,究極神理。” 宋 岳珂 《桯史·尊堯集表》:“ 安石 之屏跡 金陵 ,棄置不召者十載。” 清 趙翼 《六十自述》詩:“十年屏跡臥江村,往事真堪目笑存。”

里閭

(1).里巷;鄉里。《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南朝 梁武帝 《東飛伯勞歌》:“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 葉聖陶 《窮愁·倚閭之思》:“厥後道出 齊 魯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鄉里友人。 唐 李紳 《憶登棲霞寺峰》詩:“卻數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諸盜》:“里閭相勸,族黨相規。”

(3).泛指民間。 唐 韓愈 《錢重物輕狀》:“所貴緡貨通行,里閭寬息。” 宋 蘇軾 《謝賈朝奉啟》:“首隆學校之師儒,次訪里閭之耆舊。” 清 龔自珍 《語錄》:“小篆相傳,沿譌日久,大抵由 漢 時里閭書師所見隸書,傳授其徒。”

施琪名句,送吳巡檢名句

詩詞推薦

雞犬不驚桴鼓靜,狐狸屏跡里閭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