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送孫予立編修周星公禮部奉使安南二十四韻》
全文:
憶昔高平役,於今歲屢遷。
遂休蠻觸斗,共識漢唐年。
文笥來何數,包茅貢亦虔。
越裳馴白雉,征戍罷朱鳶。
㽛町軍鋒擾,西南殺氣纏。
妖氛橫象郡,間道絕龍編。
正朔依然奉,訛言幾處傳。
乾坤重蕩滌,遐邇盡陶甄。
使者南關入,長安北斗邊。
職方陳貢贄,鞮鞻列宮懸。
忠孝聞天語,奎章照海堧。
飾終王禮備,繼世主恩偏。
胙土諸侯貴,行人二妙賢。
璽書頒冊府,英簜破蠻煙。
衡岳開雲霧,湘流任溯沿。
麾前驅瘴癘,規外指星躔。
銅柱懷新息,丹砂訪稚川。
采香三丈木,繅繭八蠶綿。
飛鼠紅蕉里,羚羊碧樹顛。
檳郎供釀酒,蚳子上盤筵。
風土由來異,聲靈此曰宣。
望塵紛絡繹,騎象競駢闐。
國體千秋重,軺車萬里旋。
交州新有記,真見雒名田。
參考注釋
銅柱
(1).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1990.8.5:“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
(2).神話傳說中的天柱。《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製的作為邊界標誌的界樁。《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 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 ……此 漢 時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新息
指 東漢 伏波將軍 馬援 。 援 以戰功被封為 新息侯 。 宋 蘇軾 《伏波將軍廟碑》:“非 新息 苦戰,則九郡左袵至今矣。”
丹砂
同“丹沙”。一種礦物,鍊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顏料,也可入藥。又叫辰砂、硃砂
稚川
道家傳說的仙都,為 稚川真君 所居。據傳, 唐玄宗 時,僧 契虛 入 商山 ,遇桻子(肩背竹簍的商販),同游山頂,見有城邑宮闕,璣玉交映於雲霞之外。桻子指語:此仙都 稚川 也。至一殿,見一人具簪笏,憑玉幾而坐,其貌甚偉,侍衛環列,呵禁極嚴,曰是 稚川真君 。見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一。按, 稚川 , 晉 葛洪 字。 葛洪 好神仙之事,死後,人以為其成仙。
王士禎名句,送孫予立編修周星公禮部奉使安南二十四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