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慎獨》
全文:
慎獨之言始曾子,子思得之傳孟氏。
豈惟學者立身方,吾乃因之悟治理。
常人於不見聞處,是謂獨也斯慎爾。
惟於帝王獨則無,長言試為申其旨。
無論明廷蒞政時,如綸如綍謹所始。
深宮溫室稍宴閒,復有嬪嬙及內史。
視於無形聽無聲,意之所向隨方揣。
耳屬於垣孰踰此,千里應違已若彼。
凡人於獨總宜慎,無可獨者當倍蓰。
乾乾惕若朝繼夕,尚虞此意或暫弛。
武王銘於盤盂几杖洵有因,奚啻十目所視十手指。
參考注釋
深宮
宮禁之中,帝王居住處。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 唐 梁鍠 《長門怨》詩:“空殿看人入,深宮羨鳥飛。” 清 馬鑾 《如姬》詩:“符出深宮人不覺,千秋知己是 夷門 。”亦借指帝王。《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一堂和氣,大*法小廉,不但省了深宮無限宵旰之勞,暗中還成全了多少人才,培植了多少元氣。”
溫室
有防寒、加溫和透光等設施,供冬季培育喜溫植物的房間
嬪嬙
宮中女官,天子諸侯姬妾。《左傳·昭公三年》:“君若不棄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備嬪嬙,寡人之望也。” 杜預 註:“嬪、嬙,婦官。” 楊伯峻 註:“嬪、嬙皆天子諸侯姬妾。” 唐 白居易 《策林》一:“慮人之有愁苦也,則念損嬪嬙之數。”《舊唐書·德宗紀下》:“出永巷之嬪嬙,放 文單 之馴象。” 清 侯方域 《西施亡吳辯》:“ 西施 一嬪嬙耳,何能為?”
內史
(1).官名。 西周 始置,協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 春秋 時沿置。見《周禮·春官·內史》。《左傳·襄公十年》:“使 周 內史選其族嗣,納諸 霍 人,禮也。” 杜預 註:“內史,掌爵祿廢置者。”《孔子家語·執轡》:“古者天子以內史為左右手。”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師。 漢景帝 分置左右內史。 漢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史記·蒙恬列傳》:“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為 秦 將,攻 齊 ,大破之,拜為內史。”《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景帝 即位,以 錯 為內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漢 初,諸侯王國置內史,掌民政。歷代沿置, 隋 始廢。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卷六:“ 漢 制,諸侯王國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晉 則以內史行太守事,國除為郡,則復稱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稱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書省為內史省,置內史監、令各一員。 隋煬帝 改為內書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復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後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 唐 皇甫冉 《韋中丞西廳海榴》詩:“海花爭讓候榴花,犯雪先開內史家。”參閱《通志·職官三》、《舊唐書·職官志二》。
(5).古政區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內史治理,即以官名為名,不稱郡。治所在 鹹陽 (今 鹹陽市 東北)。轄境相當今 陝西 關中平原 。 漢景帝 時分左、右 內史 。 武帝 時又分左、右 內史 為 京兆尹 、 左馮翊 和 右扶風 三個相當郡的政區,合稱“三輔”。《漢書·地理志下》:“本 秦 京師為 內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顏師古 註:“京師,天子所都畿內也。 秦 並天下,改立郡縣,而京畿所統,特號 內史 ,言其在內,以別於諸郡守也。”
(6).複姓。 周 內史 叔興 的後代,以官為氏。見《通志·氏族略四》引 漢 應劭 《風俗通》。
乾隆名句,慎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