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乃有客通六籍,金山萬丈高崔嵬

伍瑞隆秋熱呈李太史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伍瑞隆的《秋熱呈李太史》

全文:
往年山村九月盡,紫菊漸漸迎霜開。
今年秋盡尚酷暑,花不見菊先見梅。
霏霏江樹暖逾綠,炎蒸郁毒來相催。
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鐮吐氣行塵埃。
官愁吏慘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
耕田終歲不百畝,一半天火焚如灰。
縱有不焚好收割,懸知晚造無蒿萊。
刑名公子食麵餅,青苗雖重何足哀。
況乃有客通六籍,金山萬丈高崔嵬
莫耶在手任君使,階下剖割如風雷。
天窮地變人事改,耕食鑿飲豈易哉。
賴有清狂李供奉,時時招醉賞花杯。

伍瑞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後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悲端。”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雲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六籍

(1).即六經。《文選·班固<東都賦>》:“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言焉。” 李善 註:“六籍,六經也。”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無一親。”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 祖龍 一炬,六籍煙飛,然博士掌故,猶未焚也。” 清 龔自珍 《送夏進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訓萬祀矣。”

(2).佛教著作《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稱禪家六籍。

金山

(1).產金之山。《南史·海南諸國·林邑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儀表英俊、德行崇高。《梁書·朱異傳》:“﹝ 異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萬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

(3).西方之山。《後漢書·馮衍傳下》:“躍青龍於滄海兮,豢白*虎於金山。” 李賢 註:“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蘇省 鎮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獲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時 裴頭陀 獲金於江邊,因改名。 南宋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於此山下。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千重 鐵瓮 成銀瓮,一夜 金山 換玉山。” 清 陳維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鑾江》詞:“一點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附近海中。 宋 吳聿 《觀林詩話》:“ 華亭 並海有 金山 ,潮至則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與 惠山 相埒。”

萬丈

形容很高或很深

高崔

北魏 高允 和 崔浩 的並稱。均以才識通博著稱。 宋 秦觀 《代中書舍人謝上表》:“職分四禁之嚴,事押六曹之重。必得或遲或速,文廉 枚 馬 之長;知古知今,學擅 高 崔 之富。”參閱《魏書·高允傳》和《崔浩傳》。

伍瑞隆名句,秋熱呈李太史名句

詩詞推薦

況乃有客通六籍,金山萬丈高崔嵬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