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結緣》
全文:
我聞一切佛,令人滅緣起。
緣起尚須滅,豈有結緣理。
今朝四月八,俗傳浴佛禮。
雲是淨飯宮,悉達生所始。
種種除垢香,煎成五色水。
佛生本無垢,何用頻澆洗。
累累籬邊豆,引蔓忘憂喜。
燃萁鼎烹之,謂結緣須此。
豆悟人則痴,有似兒女子。
此禮出釋家,其師應怪鄙。
伏臘隨俗尚,亦復聽爾爾。
飽吃豆百顆,更賦詩滿紙。
問柱佛生無,燈籠答唯唯。
參考注釋
伏臘
亦作“ 伏臈 ”。1.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伏”在夏季伏日,“臘”在農曆十二月。《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 死,並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 黃石 。”《後漢書·孝明帝紀》:“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順之 《皇陵行》:“伏臈烝嘗時不後,清明寒食更澆酒。”
(2).指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周書·晉盪公護傳》:“每四時伏臘, 高祖 率諸親戚,行家人之禮,稱觴上壽。”《梁書·處士傳·何胤》:“每伏臘放囚還家,依期而返。” 清 錢謙益 《壽何嶧縣序》:“兩從叔翩翩少年,歲時伏臘,與先生輩徵逐讌飲,有承平王孫之樂。”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料。 唐 白居易 《江樓早秋》詩:“欲作雲泉計,須營伏臈資。” 宋 蘇舜欽 《答韓持國書》:“此雖與兄弟親戚相遠,而伏臘稍充足,居室稍寬。”《金史·王去非傳》:“督妻孥耕織以給伏臘。”
俗尚
世俗的風尚。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然閔其棄俗尚而從於寂寞之道,以之爭名於時也。” 宋 陸游 《跋花間集》之二:“久而自厭,然梏於俗尚,不能拔出。”《明史·西域傳三·烏斯藏》:“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導為善,乃遣使廣行招諭。” 李大釗 《平民主義》五:“見了這些分裂的現象,都湊集在一個時代,凡在這個時代所制的器物,所行的俗尚,都帶著分裂的色采,就說現在的時代是分裂的時代。”
亦復
(1).也。表示同樣。《後漢書·霍諝傳》:“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世說新語·言語》“ 德操 曰”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半途而廢者居多,差釐毫而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終不免被吞併,企業界中亦復如此。”
(2).又。《世說新語·德行》“我何顏謝 桓公 ”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一門之內,有忠與孝,亦復何恨!”
爾爾
(1)
(2) 表示應答的詞,相當於“是是”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如此
不過爾爾
乾隆名句,結緣名句
名句推薦
旋吟詩句罷,猶見遠山橫
海印《舟夜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