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守敦的《九日偕季野登中校愛景亭,時季野以移家之故,見厄匪人,慨斯賢偃蹇,為賦此詩》
全文:
憂患因賢豪,憔悴入地獄。
九日強登高,藉解心桎梏。
繄此弦歌地,高亭倚城曲。
衰柳尚婆娑,蒼山見晴旭。
蕭條家國事,放言不可束。
九域看沉淪,信無地容足。
夫子嵇阮流,兀傲懷冰玉。
巢林營一枝,乃與魍魎觸。
盛衰事偶爾,龍性實驚俗。
千駟死何稱,首陽餓非酷。
吁嗟屈原居,就卜徒握粟。
茅屋破秋風,杜老情躑躅。
悠悠蒼天昏,勞勞百年毒。
佇立起遐思,高飛雙黃鵠。
參考注釋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屈原
(約公元前340—前278)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國貴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軍一舉攻破楚都郢。他懷著亡國的悲痛,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他一生寫下許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代表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無比憎恨和對楚國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體現了他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獻身精神。他的作品語言優美,想像豐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傳誦,對後世影響極大,他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寶庫的偉大貢獻
握粟
見“ 握粟出卜 ”。
方守敦名句,九日偕季野登中校愛景亭,時季野以移家之故,見厄匪人,慨斯賢偃蹇,為賦此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