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必象的《游濂泉》
全文:
星岩高哉不知其幾千丈兮,下有儒宮上接青雲梯。
綠凹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幾載,一脈流通無窒礙。
光風霽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勝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點子塵。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蘭縛塵纓。
君不見孤山六一泉,硯州包公井。
君子之澤深且長,清風千古霜{凜示換禾}{凜示換禾}。
我欲採薇隱此山,只恐林慚澗恧鎖松關。
我欲祠下筆一詞,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詩。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畝寒冰和露飲。
雪我酒腸霜詩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為問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龍騎上天。
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蠻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 宋 林逋 曾隱居於此,喜種梅養鶴,世稱 孤山處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鶴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二》:“ 林逋 隱居 杭州 孤山 ,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 宋 林逋 《宿姑蘇淨惠大師院》詩:“ 孤山 猿鳥 西湖 上,懶對寒燈詠《式微》。”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 孤山 好林館,丹碧隱青漣。”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佇立在亭外的水濱。”
六一泉
(1).在 杭州市 孤山 西南麓。 宋 歐陽修 晚號 六一居士 ,曾與 西湖 僧 惠勤 友善。 元祐 四年 蘇軾 再守 杭州 時,二人皆已死,忽有清泉出 惠勤 講堂之後,為紀念 歐陽修 ,遂命名為 六一泉 。參閱 蘇軾 《六一泉銘》。
(2).在 安徽 滁縣 西南 醉翁亭 畔。原名 玻璃泉 ,後人因 宋 歐陽修 曾守 滁州 ,因取其晚年自號為名。參閱《嘉慶一統志》卷一三○。
包公
同“包拯”
趙必象名句,游濂泉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君不見孤山六一泉,硯州包公井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