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境那得見,泛此如瀛洲

董嗣杲舟上感興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舟上感興》

全文:
飯時發雷江,倏已泊東流。
南北兩岸雪,盪此無根舟。
遠山失翠眉,近山生白頭。
凍極方徯晴,雲冱含雨羞。
塵境那得見,泛此如瀛洲
宿驚恍未定,醉疑此難留。
落日漏微光,光暝無限愁。
風厲萬水立,舟子惟搔頭。
慷慨觸潛抱,行止負隱憂。
志士亦徒苦,俗豎多不侔。
天公釀雪甚,八荒元氣浮。
無語坐舟尾,景與年俱遒。
亂眼逐勝去,奔迸少自由。
風煙下江異,髯邊漬霜稠。
餘樽侑登臨,惜無水際樓。

董嗣杲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董嗣杲塵境那得見,泛此如瀛洲書法作品欣賞
塵境那得見,泛此如瀛洲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塵境

原為佛教語。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因稱現實世界為“塵境”。 唐 司空曙 《寄衛明府》詩:“翠竹黃花皆佛性,莫教塵境誤相侵。”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嘉花名木,類聚區別,幽勝宛若生成,西抵 麗澤 ,不類塵境。” 李廣田 《<聞一多選集>序》:“而這樣的文字,如不是由所謂‘詩境’拉向‘塵境’,不是在思想上向現實突進了一步,是不可能出現的。”

那得

1.怎得;怎會;怎能。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董嗣杲名句,舟上感興名句

詩詞推薦

塵境那得見,泛此如瀛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