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柴元彪的《擊壤歌》
全文:
擊壤歌,擊壤歌,仰觀俯察如吾何。
西海摩月鏡,東海弄日珠。
一聲長嘯天地老,請君聽我歌何如。
君不見丹溪牧羊兒,服苓餐松入金華。
又不見武陵捕魚者,艤舟綠岸訪桃花。
高人一去世運傾,或者附勢類飢鷹。
況是東方天未白,非雞之鳴蒼蠅聲。
朝集金張暮許史,蠛蠓鏡里寄死生。
犀渠象弧諧時好,干將鏌鋣埋豐城。
失固不足悲得亦不足驚。
秋花落後春花發,世間何物無枯榮。
十年漂泊到如今,一窮殆盡猿投林。
平生舒捲雲無心,儀舌縱存甘喑喑。
噫吁嘻!豪花靴,青兕裘,一談笑頃即花侯。
後魚才得泣前魚,予之非恩奪非讎。
眼前富貴須看法和,吾將老矣行且休。
休休休,俯視八尺軀,滄海渺一粟。
憶昔垂九齡,牽衣覓李栗。
回頭華發何蕭蕭,百年光陰如轉燭。
乃歌曰:不編茅兮住白雲,不脫蓑兮臥黃犢。
仰天拊缶兮呼烏烏,手持鴟夷兮薦醽醁。
乃賡載歌曰:招夷齊兮採薇,拉園綺兮茹芝。
折簡子陵兮羊裘披,移文靈均兮佩瓊枝。
敢問諸君若處廟廊時,食前方丈、侍妾數百得志為之而弗為。
參考注釋
仰天
仰面向天
仰天大笑
拊缶
擊缶。《漢書·楊惲傳》:“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缶,瓦器也。 秦 人擊之以節歌。”
烏烏
(1).形容身體中穴位受針後氣至之象。《素問·寶命全形論》:“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 王冰 註:“烏烏,嘆其氣至;稷稷,嘆其已應。”
(2).歌呼聲。《漢書·楊惲傳》:“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作“嗚嗚”。《北史·蕭大圜傳》:“披良書,採至賾,歌纂纂,唱烏烏。” 宋 范成大 《大廳後堂南窗負暄》詩:“端如擁褐茅檐下,祗欠烏烏擊缶歌。” 清 趙翼 《題甘雨應期圖》詩:“從此村甿企腳眠,準備烏烏歌擊缶。”
鴟夷
(1).革囊。《戰國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聽乎 闔閭 ,故 吳王 遠跡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王 聞之大怒,乃取 子胥 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取馬革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死忠》:“你一死之後,當取汝屍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吳 伍員 。 明 高啟 《行路難》詩之二:“ 鉤弋 死 雲陽 , 鴟夷 棄江沙。”
(3).指盛酒器。《藝文類聚》卷七二引 漢 揚雄 《酒賦》:“鴟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馬光 《柳溪對雪》詩:“鴟夷賒美酒,油壁繫輕車。” 清 陳維崧 《滿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賦此詞》:“看鴟夷撲滿,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鴟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西子 下 姑蘇 ,一軻逐 鴟夷 。” 馮集梧 註:“《史記·貨殖傳》: 范蠡 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 齊 為 鴟夷子皮 。”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當年功業,空繫五湖船。” 郁達夫 《留別》詩之二:“ 鴟夷 應笑先生拙,難買輕舟泛五湖。”參見“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勢。
醽醁
亦作“醽淥”。美酒名。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藜藿嘉於八珍,寒泉旨於醽醁。” 宋 黃庭堅 《念奴嬌》詞:“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淥。” 元 曾瑞 《醉太平》曲:“ 蘇堤 堤上尋芳樹, 斷橋 橋畔沽醽醁, 孤山 山下酹 林逋 。” 張昭漢 《久別瓊玉表妹賦此志懷》詩:“詩思雜離情,宛如中醽醁。”
柴元彪名句,擊壤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