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祖堯的《題漱玉軒》
全文:
危石欲阽力自支,罅空引溜日夜垂。
空階滴雨幽夢覺,孤蓬澎浪驚魂飛。
直疑丹液必石骨,飲此合仙壽無期。
又疑寵宮流潤澤,膏沐萬物皆含滋。
終古不受一塵涴,六月可逃三伏威。
濯我塵纓洗兩耳,審聽廣樂音聲希。
盥頮半生塵俗面,要離仙仗翻雲旗。
仁智所觀自有感,物理天理常參稽。
華池神水倘若此,聖功合發天人機。
湔滌眾生業障盡,更與大地盪劫灰。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湔滌
(1).洗滌。 宋 劉克莊 《滿江紅》詞:“便倒傾,海水浣衣塵,難湔滌。”
(2).清除。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無如醉夢中人,頑不知惕,以致逆氛祅教漸染東南,閱數十年而未能湔滌。”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一·北齊守宮老狐》:“限滿之後,原可還天仙本位,惟其久染腥聞,非一朝夕可以湔滌。”
(3).洗雪。 宋 蘇舜欽 《上集賢文相書》:“閣下以英偉之量,押領魁柄,必以康濟民物、湔滌寃滯為己任。”
眾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
芸芸眾生
(2) 〈方〉∶畜生
業障
(1) 佛教指妨礙修行的罪惡
(2) 長輩罵不肖子弟的話
(3) 借指金錢
應伯爵因記掛著二人許了他些業障兒,趁此機會好向他要。——《金*瓶*梅》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廣闊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劫灰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謂劫火的餘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昔 漢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問 東方朔 。 朔 云:‘不知,可問 西域 胡人。’後 法蘭 既至,眾人追以問之, 蘭 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 宋 陸游 《數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後始見》詩:“陳跡關心己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 明 趙詒琛 《<逸老堂詩話>跋》:“癸丑夏六月,遭亂,所有藏書數萬卷,一旦盡失,而是書原本亦遭刦灰。” 清 呂留良 《<賴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盪,刦灰晝飛,猿鶴蟲沙,蒼黃類化。” 清 金農 《褚先生老毀儒服寄贈》詩:“歷盡刧灰人隔世,飈輪輾破法*輪升。” 清 黃遵憲 《鐵漢樓歌》:“頽垣敗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陳三立 《書感》詩:“八駿西遊問刧灰,關河中斷有餘哀。” 陳毅 《偷渡梅關》詩:“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 梅關 著劫灰。”
楊祖堯名句,題漱玉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