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各安堵,六軍同晏眠

李處權退老堂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處權的《退老堂》

全文:
我公自言老,能事如少年。
我公自言退,人材望陶甄。
公功在本朝,本朝方賴焉。
公德在斯民,斯民寧舍旃。
中年倦政機,去若浮雲旋。
名山占形勝,築堂蒼翠巔。
窪樽為壺觴,虛籟為管弦。
招攜足賓客,嘯傲窮雲煙。
胸中萬卷書,三峽傾詞源。
興來不停綴,摛華筆如椽。
登臨出妙語,珠璣落清圓。
不數劉白輩,一斗真百篇。
裴傅堂綠野,贊皇墅平泉。
東山謝安妓,五湖范蠡船,四子之於公,器業微差肩。
公之於四子,趣尚並其全。
公術可活國,公力可回天,蒼生望公起,天子忘公艱。
佇瞻丹鳳詔,袞衣來陛前。
三入知眷殊,一夔見任專。
發揮中興業,開闢造化權。
拯焚而救溺,持危而扶顛。
雍容復密勿,造膝陳一言。
長驅卷沙漠,擣穴空腥羶。
談笑九州復,歡呼兩宮還。
四海各安堵,六軍同晏眠
躋民入仁壽,致主登光宣。
圖像冠雲台,勒功照燕然。
功成了不居,高謝區中緣。
拂衣赤松游,辟穀求神仙。
去去蓬萊路,雲螭不受鞭。

李處權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處權四海各安堵,六軍同晏眠書法作品欣賞
四海各安堵,六軍同晏眠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安堵

猶安居。《史記·田單列傳》:“ 即墨 即降,願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百姓安堵,四民反業。” 宋 李綱 《自海陵泛江歸梁溪作》詩:“蒼生倘有安堵望,笑傲可自終餘齡。”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海寇攻城,不及鄉里,而徧免四鄉之賦,則利於安堵之民,而不利於被難之民。”

六軍

(1).天子所統領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左傳·襄公十四年》:“ 周 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後因以為國家軍隊的統稱。《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 河 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 宋 范成大 《州橋》詩:“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廻。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清 黃遵憲 《七月二十一日外國聯軍入犯京師》詩:“莫問空拳敺市戰,餘聞扈蹕六軍驚。”

(2). 晉 世稱領軍、護軍、左右二衛、驍騎、游擊為“六軍”。《南齊書·百官志》:“領軍將軍、中領軍。護軍將軍、中護軍……左右二衞將軍。驍騎將軍。游擊將軍。 晉 世以來,謂領護至驍、游為六軍。”

(3).指 唐 之禁軍六軍。《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按,《舊唐書·職官志三》說六軍,與此不同。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十三》:“六軍,據《新志》以龍武、神武、神策各左右當之,而《舊志》説六軍則數左右羽林,而不數左右神策。《通典》説六軍與《舊志》同……要之,六軍之名乃取舊制書之,至中、晚 唐 神策軍權最重,故《新志》以後定者言之歟,今未能詳考。”

晏眠

(1).安眠。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一:“安得 廉頗 將,三軍同晏眠。” 宋 王安石 《陰山畫虎圖》詩:“禽逃獸遁亦蕭然,豈若封疆今晏眠。” 清 徐樹丕 《寄徐亦史廣文》詩:“署冷真忘世,官清得晏眠。”

(2).謂睡得很遲才起床。 唐 曹松 《長安春日》詩:“塵中一丈日,誰是晏眠人?” 清 唐孫華 《春日病中雜詠》之二:“身為晏眠豐暇豫,腹因斷肉得清虛。”

李處權名句,退老堂名句

詩詞推薦

四海各安堵,六軍同晏眠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