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龍翰的《馮永之號冰壺工水墨丹青》
全文:
半生江海冰壺翁,擔風荷雨七尺筇。
爛嚼扶桑紫金椹,玉樓光徹十二重。
飽吃孤山白玉花,一鑿九竅開玲瓏。
能鉟明月鑄雙眼,故能搜異窺神功。
能穿星斗掛胸次,故能神遊八極之鴻蒙。
手撼煙雲出硯石,酒酣奮筆驅雷風。
回山轉海有力量,頃刻鵝溪幻出白練之寒江,碧玉之奇峰。
瀟湘洞庭忽在眼,冷落煙竹蒼梧空。
碧天萬里渺無際,但見隱隱歸飛鴻。
江門過雨涼如許,木落瀟瀟秋滿浦。
月明何處起漁歌,小艇人歸急搖櫓。
鷗沙漠漠洲渚昏,無數寒鴉棲古渡。
景物變態雖無窮,筆端有口一一吐。
研丹吮粉尤精奇,且與王爵爭毫釐。
寧肯沒骨媚時好,逸氣往往追徐熙。
一點春風幾花卉,化工權柄君所私。
獻之牸牛韓乾馬,滕王蛺蝶僧繇魚。
下筆眾妙各俱足,開卷錯落中珠璣。
顧家層樓連天起,俗士那敢窺藩籬。
嘔心抽思何自苦,乃使肌骨化作枯松枝。
君不見梅邊有狂客,風饕雪虐寧忍飢。
吟軀未老貌先老,不覺兩鬢紛如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冷落
(1) 冷清;不熱鬧
狹窄冷落的胡同
門前冷落鞍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 柳永《雨霖鈴》
(2) 冷待
煙竹
竹林;竹子。因竹林多霧氣,故稱。 唐 孫逖 《宴越府陳法曹西亭》詩:“雪梅初度臘,煙竹稍迎曛。”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李舟 ﹞嘗得村舍煙竹,截以為笛。” 唐 鄭谷 《宣義里舍冬暮自貽》詩:“滿眼塵埃馳騖去,獨尋煙竹翦漁竿。”
吳龍翰名句,馮永之號冰壺工水墨丹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