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岳珂的《李端叔命駕神仙二帖》
全文:
姑溪之水清且漪,青山之源衍而汰。
鍾此奇士,亦一雋快。
風議磅礴,筆鋒嶮怪。
蓋已具書體之五雲,不但得發遣之三昧。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書體
(1).字型。《晉書·衛恆傳》:“ 杜氏 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 清 金農 《過北碕精捨得宋高僧手寫<涅槃經>殘本即題其後》詩:“法王力大書體肥,肯落人間寒與飢。”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五篇:“六國之時,文字異形, 斯 乃立意,罷其不與 秦 文合者,畫一書體。”
(2).文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詳總書體,本在盡言。” 清 蔣士銓 《一片石·宴閣》:“前日邂逅 婁妃 ,偶論書體,見他詞翰精妙,遂為文字之交。”
五雲
(1).青、白、赤、黑、黃五種雲色。古人視雲色占吉凶豐歉。《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關尹子·二柱》:“五雲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雲笈七籤》卷四一:“五雲交蔭,六炁扇塵。”
(2).五色瑞雲。多作吉祥的徵兆。《南齊書·樂志》:“聖祖降,五雲集。”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瑞開三眷,祥洽五雲。”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麗日五雲浮,開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贈郭將軍》詩:“承恩新拜上將軍,當值巡更近五雲。”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天書飛下五雲傍,紫陌珂聲夜未央。” 清 陳夢雷 《立秋後一日至都門即事賦感》詩:“遙向五雲深處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雲英、雲珠、雲母、雲液、雲沙五種雲母。據稱按五季服用,能壽考乃至成仙。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聞有曉消五雲,飛八石,轉九丹,治黃白。”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服五雲之法……服之一年,則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參閱 楊明照 《<抱朴子內篇校釋>補正》。
(5).見“ 五雲體 ”。
不但
不僅,不只是——用在表示遞進關係的複句的前一分句,指出並承認某層意思,後一分句常有“而且”、“並且”、“也”、“還”、“又”等詞相呼應,表示有更進一層的意思
我們的家鄉不但風景優美,物產也很豐富
發遣
(1).打發,使離去。《東觀漢記·張歆傳》:“有報父仇賊自出, 歆 召囚詣閤。曰:‘欲自受其辭。’既入,解械飲食之,便發遣,遂棄官亡命。”《後漢書·蔡邕傳》:“ 桓帝 時,中常侍 徐璜 、 左悺 等五侯擅恣,聞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陳留 太守督促發遣。”《水滸傳》第五二回:“那廝帶將許多奸詐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裡來宅子後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 穆公 發遣 晉侯 ,方欲起程,忽見一班內侍,皆服衰絰而至。” 郭沫若 《少年時代·初出夔門四》:“國會被解散以後,所有舊國會議員每人是照原薪支給三個月,發遣回籍的。”
(2).特指送嫁。《南史·蕭惠開傳》:“ 惠開 妹當適 桂陽王 休范 ,女又當適 孝武 子,發遣之資,應須二千萬。”
(3).派遣;差遣。《後漢書·明帝紀》:“是歲,發遣邊人在內郡者,賜裝錢人二萬。”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或有諠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 唐 白居易 《送蕭鍊師步虛詩十首卷後以二絕繼之》之二:“試呈 王母 如堪唱,發遣 雙成 更取來。”
(4).指出任。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上:“ 允恭 傳宣 謂 家,以中書闕人,權留 謂 發遣, 謂 由此入直中書。”《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三年》:“戊寅,以虞部員外郎 杜杞 權發遣度支判官事,太常博士 燕度 權發遣戶部判官事,皆 王堯臣 所薦也。權發遣三司判官始此。”
(5).處理;安排。 唐 白居易 《自問》詩:“老慵難發遣,春病易滋生。”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四折:“似他這強奪人妻,公違律典,既然是體察端的,怎生髮遣?”《說岳全傳》第八十回:“ 岳飛 乃西天 護法 降凡,即著 金星 送歸蓮座,聽候玉旨發遣。” 季新 《紅樓夢新評》:“設時 晴雯 未死,未知作何發遣?”
(6).猶研討。 唐 李商隱 《雜纂》:“不學發遣書題,失子弟體。”
(7).遣送;流放。《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 崔寧 不合在逃,罪杖,發遣 建康府 居住。” 明 李贄 《答鄧明府書》:“此事何須來問,輕則決罰,重則發遣已矣。”
三昧
佛教用語,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
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陸游《示子過》
深得其中三昧
岳珂名句,李端叔命駕神仙二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