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依韻答宋中道》
全文:
朝回布思見子,布疲馬不及換。
入門呼僮僕,雞犬屢鳴嚾。
中廚尚青煙,知未畢晨爨。
曾不留我餐,忍餒固已慣。
一接道德言,塵坌洗鄽閈。
復出新錄布,令人再三嘆。
史漢抉精深,文字光粲粲。
雖然飢腸鳴,耽讀忽忘肝。
乃慚素所學,掇拾得淺懦。
窮年誦讀人,呷呷類布鸛。
較量功實倍,要捷未能半。
麤行與細注,健筆凌東觀。
天馬萬里行,筋骨在蹄腕。
不知始何時,方冊已盈案。
譬如涉大海,只見波漫漫。
嗟哉勤且敏,固合處文翰。
九閽未跡歷,重雲若蔽捍。
蓬瀛咫尺間,將度石橋斷。
昔為蛟龍騰,今為野鼠竄。
我亦失其宜,朝出不暇盥。
碌碌食廩為,區區升斗筭。
褊衷誠未堪,欲說慮辭曼。
強希高遠蹤。
終作俗嵬喚。
家匱兒女大,裙襦不遮骭。
既窮懶往還,榮悴異菼薍。
老松唯霜知,古布直火浣。
當期心所照,非效目所翫。
蒙評蕪累音,亦發顏背汗。
鉛刀況易缺,徒假以金焊。
他人焉可欺,適足見謾讕。
來章特美好,願鏤青玉段。
參考注釋
一接
(1).一經接觸。《新唐書·呂才傳》:「 太宗 詔侍臣舉善音者,中書令 溫彥博 白 才 天悟絶人,聞見一接,輒究其妙。」
(2).猶言一見。《景德傳燈錄·汝州首山省念禪師法嗣》:「問學人久處沉迷,請師一接。」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塵坌
(1).灰塵,塵土。《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四年》:「在班殿直 劉歸仁 率眾南奔,相繼而潰。入塞者三萬人,塵坌四起,居人駭散。」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一日,天大風,晦冥良久,既霽,於塵坌中得一好女子。」 清 黃宗羲 《永樂寺碑記》:「污邪市井,未嘗擇地,塵坌滿室,但供邨婦里老之游息。」
(2).塵俗;世俗之人。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四:「藥就功成身羽化,更拋塵坌出凡流。」 宋 蘇舜欽 《和鄰幾登緐台塔》詩:「迥然塵坌隔,頓覺襟抱舒。」 明 宋濂 《蘭隱亭記》:「 華卿 性清脩,不與塵坌交,並皦皦然屹立物外。」
(3).比喻卑下的處境或微賤之物。 明 徐霖 《繡襦記·厭習風塵》:「老身 李大媽 是也,本係 劍南 人氏,不幸夫主早亡,失身塵坌,流寓 長安 。」 明 屠隆 《曇花記·辭家訪道》:「煙姿霞韻,也應知生來往因,把金章紫綬看塵坌。」
梅堯臣名句,依韻答宋中道名句
名句推薦
石壁倚天青漠漠,女蘿懸霧碧陰陰
李乘雲《游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