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然聲問略相同,百里之間一水通

陳師道和酬魏衍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師道的《和酬魏衍》

全文:
闕然聲問略相同,百里之間一水通
春興多多高紙價,愁懷一一逐歸鴻。
不憂寒餓成吾老,稍喜朝廷記此公。
夢每見君心已了,不因新句覺情東。

陳師道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陳師道闕然聲問略相同,百里之間一水通書法作品欣賞
闕然聲問略相同,百里之間一水通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闕然

(1).間斷貌;延擱貌。《莊子·盜跖》:“﹝ 孔子 ﹞歸到 魯 東門外,適遇 柳下季 。 柳下季 曰:‘今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 跖 邪?’”《漢書·司馬遷傳》:“闕然不報,幸勿過。” 顏師古 註:“謂中間久不報也。”

(2).缺少的樣子;不完備的樣子。《荀子·禮論》:“其於禮節者闕然不具。”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之二:“所當設張之具,猶若闕然。” 明 方孝孺 《與采苓先生書》之二:“還家以來,道里脩隔,人事多故,慶弔之意,闕然不舉。”

(3).指(才力)不足的樣子。 宋 王安石 《謝執政啟》:“特蒙優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稱此?”

(4).若有所失的樣子;缺憾的樣子。《後漢書·魯恭傳》:“百姓闕然,三時不聞警蹕之音,莫不懷思皇皇。” 清 吳敏樹 《與筱岑論文派書》:“今遺稿無幾,而多沒之,則使人不盡見其所用心,宜兄之有闕然也。”

聲問

(1) 音訊;音信

聲問斷絕

(2) 名譽;名聲

行止盡而聲問遠

相同

彼此無差異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陳師道名句,和酬魏衍名句

詩詞推薦

闕然聲問略相同,百里之間一水通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