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晦日尋崔戢李封》

全文:
朝光入瓮牖,屍寢驚敝裘。
起行視天宇,春氣漸和柔。
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
出門無所待,徒步覺自由。
杖藜復恣意,免值公與侯。
晚定崔李交,會心真罕儔。
每過得酒傾,二宅可淹留。
喜結仁里歡,況因令節求。
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
引客看掃除,隨時成獻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
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否。
草牙既青出,蜂聲亦暖游。
思見農器陳,何當甲兵休。
上古葛天民,不貽黃屋憂。
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
威鳳高其翔,長鯨吞九洲。
地軸為之翻,百川皆亂流。
當歌欲一放,淚下恐莫收。
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杜甫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濁醪

濁酒。 晉 左思 《魏都賦》:“清酤如 濟 ,濁醪如 河 。” 唐 韋應物 《效陶彭澤》詩:“掇英泛濁醪,日入會田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家有濁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賓,奈何!”參見“ 濁酒 ”。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沈浮

亦作“沉浮”。1.在水上出沒。語出《詩·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楊舟,載沉載浮。”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無故沉浮於波濤之間,倒屣於埃塵之中,遨集京邑,交關貴游。” 唐 曹松 《岳陽晚泊》詩:“白波爭起倒,青嶼或沉浮。”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一:“魚鳥沉浮,水木明瑟。”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換了六回松明之後,那老鼠已經不能動彈,不過沉浮在水中間,有時還向水面微微一跳。”

(2).升降起伏。引申為盛衰、消長。《莊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沉浮,終身不故;陰陽四時運行,各得其序。”《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聖人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 高誘 註:“沉浮,猶盛衰。” 唐 李遠 《閒居》詩:“塵事久相棄,沉浮皆不知。” 清 納蘭性德 《於中好》詞:“驚節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 茅盾 《創作生涯的開始》:“當初並無很大的計畫,只覺得從‘五卅’到大革命這個動盪的時代,有很多材料可以寫,就想選擇自己熟悉的一些人物--小資產階級的青年知識分子,寫他們在大革命洪流中的沉浮,從一個側面來反映這個大時代。”

(3).喻飄忽不定。 明 陳海樵 《集賢賓·贈劉姬》套曲:“青天明月,圓缺幾番愁,何似俺恩情長聚首,笑他們楊花心性太沉浮。”

(4).謂趨時隨俗,隨波逐流。《史記·遊俠傳序》:“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晉書·文苑傳·王沉》:“﹝ 王沉 ﹞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為時豪所抑。”《新唐書·牛仙客傳》:“﹝ 牛仙客 ﹞為相謹身無它,與時沉浮,唯唯恭願。”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 馬天來 ﹞不事脩飾,麻絛草屨,沉浮閭里,殊無朝士風。”

(5).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洪喬 作 豫章郡 ,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致書郵。’”後因以“沉浮”謂書信沒有送達。 明 高啟 《寄家書》詩:“底事鄉書累自修?路長唯恐有沉浮。” 清 顧炎武 《與人書》:“屢有札與舟公託其致感,而未見一報,豈其移寓,或 石頭 之沉浮耶?”

(6).眾多。《文選·揚雄〈長楊賦〉》:“英華沉浮,洋溢八區。” 李善 註:“沉浮。言多也。”一說為輕重得中。 呂向 註:“沉浮,言輕重得中。”

杜甫名句,晦日尋崔戢李封名句

詩詞推薦

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