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送鄧善之提調寫金經》
全文:
二三十載鄉閭師,黃紙初除專講帷。
溧陽雖小亦新郡,學廩粗足晨昏炊。
曰事未然缺次遠,槐宮尚需蟬再嘶。
士食天祿行或使,暗中自有神扶持。
我昔識君初未髭,犀角雙盈方顙頤。
飽學武庫富蓄貯,粹行桓璧微瑕疵。
過市目不視左右,何啻董生園不窺。
含章晦美抱素蘊,修之於家朝廷知。
一室萬里限戶閾,腳跟不動名四馳。
譬諸豐城瘞寶劍,紫氣貫斗當有時。
平生識字乃餘事,倉頡科斗揚雄奇。
飾翠泥金寫梵夾,凡善書者能辦之。
至用儒流董厥役,藉此進賢培邦基。
晦翁豈止能詩者,澹庵胡公薦以詩。
唐柳公權以筆諫,忠鯁隨事堪箴規。
去去行行勿復遲,未至烹雌炊扊扅。
白玉之堂鳳凰池,不著君輩當著誰。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泥金
用金粉或金屬粉製成的金色塗料,用來裝飾箋紙或調和在油漆中塗飾器物
梵夾
亦作“ 梵莢 ”。亦作“ 梵筴 ”。1.佛書。佛書以貝葉作書,貝葉重迭,用板木夾兩端,以繩穿結,故稱。 唐 李賀 《送沉亞之歌》:“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 王琦 匯解引 唐 杜寶 《大業雜記》:“新翻經本,從外國來,用貝多樹葉,形似枇杷葉而厚大,橫作行書,約經多少,綴其一邊如牒然,今呼為梵夾。”《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三年》:“又於禁中設講席,自唱經,手録梵夾。” 胡三省 註:“梵夾,貝葉經也;以板夾之,謂之梵夾。” 清 趙翼 《祥符寺》詩:“前朝留梵莢,籤軸至今縢。”自註:“寺有 宣德 中所頒全部藏經。”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宋時西域取經故事》:“北 天竺 僧 天息災 與 施護 ,各持梵筴來獻,此 宋 時取經故事也。”
(2).指用板夾兩端以繩穿結的書籍裝幀樣式。 宋 王鞏 《聞見近錄》:“國書嚴奉,未有如玉牒者。祖宗以來,用金花白羅紙,金花紅羅褾,黃金軸。 神宗 時,詔為黃金梵筴,以軸大難披閲也。”
善書
(1).好書;善本書。《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德 ﹞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2).巧於文章。《漢書·貢禹傳》:“亡義而有財者顯於世,欺謾而善書者尊於朝。”
(3).指擅長書法。《太平御覽》卷七四九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晉中興書》:“ 充 從兄 鹹 亦善書。”《南齊書·王僧虔傳》:“ 太祖 善書,及即位,篤好不已。” 宋 陳師道 《後山叢談》卷一:“善書不擇紙筆,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4).舊謂以因果報應等勸人為善之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我就把這本書奉送,請先生設法代他傳揚出去,比著世上那印送善書的功德還大呢。” 瞿秋白 《論大眾文藝·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一切寶卷說書小唱……沒有一本不是變相的所謂‘善書’,宣傳那些最惡劣最卑鄙可恥的 中國 禮教和果報觀念。” 姚雪垠 《長夜》二八:“那些留著長發的‘善人們’常常用悲哀的聲音對民眾唱讀‘善書’,警告人們。”
方回名句,送鄧善之提調寫金經名句
名句推薦
薰爐香琬刻,洗杓汲靈泉
張庭薦《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