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長卿的《對雨贈濟陰馬少府考城蔣少府兼獻成武五兄南華二兄》

全文:
繁雲兼家思,彌望連濟北。
日暮微雨中,州城帶秋色。
蕭條主人靜,落葉飛不息。
鄉夢寒更頻,蟲聲夜相逼。
二賢縱橫器,久滯徒勞職。
笑語和風騷,雍容事文墨。
吾兄即時彥,前路良未測。
秋水百丈清,寒松一枝直
此心欲引托,誰為生羽翼。
且復頓歸鞍,杯中雪胸臆。

劉長卿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劉長卿秋水百丈清,寒松一枝直書法作品欣賞
秋水百丈清,寒松一枝直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寒松

寒冬不凋的松樹。常用來比喻堅貞的節操。《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陸績 字 公紀 ” 裴松之 注引《姚信集》:“ 王蠋 建寒松之節而 齊王 表其里, 義姑 立殊俗之操而 魯侯 高其門。”《晉書·庾闡傳》:“偉哉蘭生而芳,玉產而潔,陽葩熙冰,寒松負雪。”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掄》詩:“翠石俄雙表,寒松竟後凋。” 明 馬鑾 《聶隱娘》詩:“雄心到底愧寒松,何必藏名峯外峯。”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纔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劉長卿名句,對雨贈濟陰馬少府考城蔣少府兼獻成武五兄南華二兄名句

詩詞推薦

秋水百丈清,寒松一枝直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