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任希古的《和長孫秘監伏日苦熱》
全文:
玉署三時曉,金羈五日歸。
北林開逸徑,東閣敞閒扉。
池鏡分天色,雲峰減日輝。
游鱗映荷聚,驚翰繞林飛。
披襟揚子宅,舒嘯仰重闈。
·55 ·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玉署
(1).官署的美稱。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終朝守玉署,方夜勞石扉。”《南史·恩幸傳論》:“門同玉署,家號金穴。” 宋 楊萬里 《送丁子章將漕湖南》詩之三:“看渠還玉署,老我正歸耕。” 王闓運 《丁文誡誄》:“光舊德而文通,宜早翔於玉署。”
(2).指玉堂。翰林院別稱。 唐 吳融 《聞李翰林游池上有寄》詩:“花飛絮落水和流,玉署詞臣奉詔游。” 元 鄧元原 《賀聖節表》:“名叨玉署,目極璇霄。” 明 王洪 《留別孫孟博》詩:“草廬晦跡憐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惟 康熙 六年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 索尼 ,既未與金甌之卜,亦不由玉署而來,予謚‘文忠’,實為異數。”
(3).指玉宮,道觀。 唐 王勃 《九成宮東台山池賦》:“若夫金臺妙境,玉署仙居。” 宋 陶穀 《清異錄·獸》:“道家流書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忌。”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金羈
亦作“ 金覊 ”。1.金飾的馬絡頭。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五代 牛嶠 《柳枝》詞:“金羈白馬臨風望,認得 羊 家 靜婉 腰。” 明 何景明 《七述》:“控以寶鉸,纏以金覊。”
(2).借指馬。 唐 李白 《秋日魯郡堯祠宴別》詩:“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 宋 梅堯臣 《次韻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過景靈街》:“自躍金覊來宿省,從他錦帳欲誇人。” 清 魏允枚 《蘇幙遮·同香岩曉發平原》詞:“緩控金羈,滿路霜華滑。”
五日
(1).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唐 馮贄 《雲仙雜記·靈運須》:“ 中宗 時, 安樂公主 五日鬥百草。” 宋 姜夔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詞:“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淒涼心事,山雨打船篷。”
(2).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懷》詩:“兩衙決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問誰?”參見“ 五日京兆 ”。
任希古名句,和長孫秘監伏日苦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