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岑徵的《壽石制軍(代)·其二》
全文:
秋高邊海迥無塵,聲教覃敷有世臣。
南國巡行同召伯,東郊為政借君陳。
歌鐘待錫承丹券,宵旰無勞慰紫宸。
長白中嵩佳氣並,累朝藩翰又生申。
參考注釋
秋高
謂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陳潤 《賦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贊 《題壺山》詩:“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紅。”
邊海
(1).靠海,臨海。《南齊書·劉善明傳》:“郡境邊海,無樹木。”《南史·蕭勱傳》:“ 廣州 邊海,舊饒,外國舶至,多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過三數。”
(2).近陸地的海。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 廉州 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四:“豈復欲觀神仙於 瀛洲 ,求 安期 於邊海,釋金輅而顧雲輿,棄文驥而求飛龍哉?”
(3).海邊。 唐 武元衡 《送嚴紳游蘭溪》詩:“ 剡嶺 窮邊海,君游別嶺西。” 唐 張喬 《望巫山》詩:“邊海故園荒後賣,入關玄髮夜來衰。”
(4).指我國西北靠近 青海湖 地方。《後漢書·西羌傳·羌無弋爰劍》:“至 王莽 輔政,欲燿威德,以懷遠為名,乃令譯諷旨諸 羌 ,使共獻 西海 之地,初開以為郡,築五縣,邊海亭燧相望焉。”
(5).邊遠。 三國 魏 曹植 《泰山樑甫行》:“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 黃節 註:“《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疏引 孫炎 云:海之言晦,晦闇於禮義也。《荀子·王制篇》 楊倞 注曰:海謂荒晦絶遠之地,不必至海水也。然則此詩言邊海,謂邊遠耳。” 明 馮夢龍 《風流夢·二友言懷》:“先祖 柳州公 ,與你家 昌黎公 ,俱是飽學才子,卻也時運不利,一箇貶在 潮陽 ,一箇貶在 柳州 ,都是邊海煙瘴地方。”
無塵
不著塵埃。常表示超塵脫俗。 唐 崔櫓 《蓮花》詩殘句:“無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殘香盡日憐。” 唐 杜荀鶴 《題戰島僧居》詩:“師愛無塵地,江心島上居。”
聲教
聲威教化。《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漢 班固 《東都賦》:“窮覽萬國之有無,考聲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爥幽。” 唐 薛能 《國學試風化下》詩:“英明高比日,聲教下如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國初聲教所被,固宜保塞稱藩者,享王恐後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 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參與文治聲教的事業,我們理當從命。”
覃敷
廣布。 清 蔣士銓 《桂林霜·議恤》:“推恩賞功,棄瑕録用,聖朝膏澤覃敷,不遺微末如此。” 清 查慎行 《擬玉泉山大閱二十韻》:“武功雖再纘,文德久覃敷。”
世臣
歷代有功勳的舊臣。《孟子·梁惠王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 孫奭 疏:“世臣,累世修德之舊臣也。”《禮記·曲禮下》:“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鄭玄 註:“世臣,父時老臣。” 宋 蘇軾 《私試策問》之二:“夫 周 之世,諸侯為政之卿,皆其世臣之子孫,則夫布衣之士,其進蓋亦有所止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不忘本》:“ 金川 、 臺 匪之役,如 明 將軍 亮 、 奎 將軍 林 皆以椒房世臣用命疆場,一代武功,於斯為盛。”
岑徵名句,壽石制軍(代)·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