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千尺雪歌》
全文:
問雪有聲聲亦有,矮屋疏籬篩風后。
無過騷屑送寒音,那似淋浪喧戶牖。
何來晴晝飛玉花,玉花中有聲交加。
人間絲竹比不得,似鼓雲和之瑟湘靈家。
雪落千尺亦其素,乃中宮商勝韶頀。
導之則來詎巧營,即之則虛堪靜悟。
跳波噴沫紛潺湲,赴壑一瀉無復還。
借問盈科放溟海,奚如止坎淳蒼灣。
疊石開軒致瀟灑,雪色檐端雪聲下。
秋水之中有六鰲,豈必學彼任公釣竿把。
陡憶春月臨勾吳,寒山疏剔傳凡夫。
聽雪信美未可雲久駐,今來不假人力而得突過之仙區。
於焉棄虎跑之石泉,卻惠山之竹壚。
謝南國之虛聲,守北地之故吾。
清風明月,蒼山碧湖。
雖曠古而無聞,欣始遇之迥殊。
參考注釋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六鰲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隻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聖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於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事見《列子·湯問》。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海》詩:“登高丘,望遠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贈鎮府》詩:“六鼇還鎮澥,八柱獨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詩》:“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貔貅走六鰲。”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任公
(1).指 任公子 。《文選·謝靈運<七里瀨>詩》:“目覩 嚴子 瀨,想屬 任公 釣。” 張銑 註:“ 任公子 ,有道者,以大鉤巨綸釣於 東海 。” 唐 李賀 《大鵬賦》:“ 任公 見之而罷釣, 有窮 不敢以彎弧。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吁。” 宋 辛棄疾 《哨遍》詞:“更 任公 五十犗為餌,使海上人人厭腥味。”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然持 任公 之釣者,則未嘗井焉之之矣。何也?以井不生魚也。” 清 姚鼐 《送侍潞川主德州書院用前歲在揚州留別韻》:“ 任公 釣 會稽 ,豈作井鼃見。”
(2).指 太公任 ,傳說為 春秋 時人。見《莊子·山木》。《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請附 任公 言,終然謝天伐。” 李善 註:“《莊子》曰:‘ 孔子 圍於 陳 , 太公任 往弔之,曰:“直木先伐,甘泉先竭。子其意者飾智以驚愚,脩身以明污,昭昭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孔子 曰:“善。”乃逃大澤之中,入獸不亂羣,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釣竿
一根逐漸變細的細長桿,尖端系線用來釣魚
乾隆名句,千尺雪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