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玉漏鳴珂靜,露浥金莖拂袖香

佘翔寄贈袁舍人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佘翔的《寄贈袁舍人》

全文:
才子如雲滿建章,袁宏倚馬思飛揚。
風傳玉漏鳴珂靜,露浥金莖拂袖香
起草明光垂日月,承恩太液重岩廊。
雁鴻片片長江下,詞賦無忘寄柏梁。

佘翔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風傳

輾轉流傳,也指傳聞,道聽途說

風傳未必可信

玉漏

古代計時漏壺的美稱。 唐 蘇味道 《正月十五夜》詩:“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宋 楊萬里 《病中夜坐》詩:“玉漏聽來更二點,燭花剪了暈重開。” 清 厲鶚 《拆桂令·題殿畫乞巧圖》散曲:“聽玉漏遲遲五更,拜銀灣脈脈雙星。” 龔騫 《無題》詩:“玉漏有聲沉畫角,金釵無計叩重門。”

鳴珂

(1).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因名。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隔林望行幰,下阪聽鳴珂。” 唐 王昌齡 《朝來曲》:“月昃鳴珂動,花連綉戶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言祖》:“只把細蕊輕挼,立倦鞦韆架,耳聽鳴珂眼盼他。” 清 陳夢雷 《青青陵上柏》詩:“甲第亘長虹,擁節復鳴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東陽 《重經西涯》詩之一:“豈謂鳴珂還故里,敢將華髮戀微官。”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只今交舊盡鳴珂,推挽寧無一人佐。”

金莖

(1).用以擎承露盤的銅柱。《文選·班固<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李善 註:“金莖,銅柱也。”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 蓬萊 高闕對 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香飄玉鼎晴煙細,日照金莖麗影移。”

(2).指承露盤或盤中的露。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五折:“潑陽烏放威剛此時,渴病爭如是。傾將石髓流,勝卻金莖賜。” 清 姚弘緒 《送閻荊州終養歸中州》詩:“霞觴味並金莖賜,綵袖香從玉殿分。” 清 金農 《東岡臥病》詩:“久別金莖分草露,頓忘碧海守蹄涔。”

拂袖

亦作“ 拂褏 ”。1.甩動衣袖。表示憤怒、不悅。《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 唐 尉遲樞 《南楚新聞·崔鉉》:“初 李石 鎮 江陵 ,闢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上·范呂不合》:“ 陳石齋 力修 與 陳叔方 爭軍賞於都堂省,拂袖徑出。”《明史·王紱傳》:“畫不苟作,遊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霑灑,有投金幣購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 郭孝成 《山西光復記》:“ 李 大聲曰:‘余游歷東西洋,外國革命事業,知甚悉。汝等如此行為,余決不願與聞。’拂袖而出。”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一三五》:“我說,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拂袖而去的。”

(2).謂因不悅而離去。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後出。 魯公 方趨上,適見之,則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懇到。會薦湯而從者以騎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顧炎武 《贈黃職方師正》詩:“清操獨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歸隱。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下車未浹旬,以狀上聞,益獲蠲免,眾賴其庇。已而拂袖棲遲於 洧川 。” 元 貢奎 《高侯畫桑落洲望廬山》詩:“日夜千帆萬柁過未已,誰肯拂袖同寂寥。”

(4).掠過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磯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花飛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覺忘歸。” 宋 謝逸 《蝶戀花》詞:“豆寇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 元 薩都剌 《峨眉雲歌》:“酒酣拂袖墮秋水,但覺滿座光嶙峋。”《水滸傳》第三八回:“﹝ 宋江 ﹞再飲滿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

佘翔名句,寄贈袁舍人名句

詩詞推薦

風傳玉漏鳴珂靜,露浥金莖拂袖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