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贈器之禪師》
全文:
器禪鄱水來,一缽自笑傲。
偶然家此山,十見青林槁。
寒骨聳詩律,枯筆作行草。
韻如絳闕容,日月不能老。
伊余曾聞名,再見遂傾倒。
情高付無求,語妙知有道。
茲山得君居,便覺山愈好。
何時卜東岩,鄰徑雲共掃。
時時從君游,吐詞覓遺藁。
參考注釋
寒骨
(1).指貧寒的人。 清 沉起鳳 《諧鐸·奇女雪怨》:“某本一介寒骨,驟得專城五馬。”
(2).死物之體;屍骨。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謝惠巨魚之半》詩:“冷鱗中斷榆錢破,寒骨平分玉筯光。” 宋 蘇舜欽 黎明 《悲二子聯句》:“作詩告石樑,聊以慰寒骨。”
詩律
詩的格式和韻律
枯筆
(1).猶禿筆。多用為謙詞。 宋 黃庭堅 《次韻文潛休沐不出》之二:“著書灑風雨,枯筆束如林。” 宋 陸游 《幽居述事》詩之四:“舴艋東歸喜遂初,頻拈枯筆賦閒居。” 元 方夔 《雜興》詩之四:“勘破世紛無一事,又拈枯筆續前編。”
(2).國畫和書法的一種筆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筆作畫或寫字。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程邃 ﹞善畫山水,純用枯筆。” 邵宇 《談木版水印畫》:“刻版和印刷藝人們,根據原畫的內容和筆意,持刀如筆,設色如畫,既可做到細緻入微,也可做到粗獷奔放,無論是枯筆的勁健斷續,飽墨的水意蕩漾,都能表達盡致。”
行草
(1).介於行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法字型。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為君紙尾作行草,烱如 嵩洛 浮秋光。” 明 趙宧光 《金石林緒論》:“行草,如二 王 帖中稍縱體, 孫過庭 《書譜》之類皆是也。” 陳衍 《元詩紀事·沉貴》:“﹝ 溫日觀 ﹞酒酣興發,以手潑墨,然後揮筆,迅於行草,收拾散落,頃刻而就。”
(2).行書與草書的並稱。 唐 張懷瓘 《六體書論》:“ 子敬 不能純一,或行草雜糅,便者則為神會之間,其鋒不可當也。” 宋 陸游 《作字》詩:“整整復斜斜,翩如風際鴉。書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原書》:“由 秦 分而變 漢 分,自 漢 分而變真書,變行草,皆人靈不能自已也。”
釋德洪名句,贈器之禪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