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十六應真歌題唐人畫》
全文:
湯湯渤澥雲天寥,古先生此為游遨。
龍伯海若夷兒曹,執圭鞠𦜕紛趍朝。
天吳前導懸旌飄,持杖荷拂遑辭勞。
入水不溺趺坐牢,髡帣蟹族承裾絛。
連行據背騎文鰩,俯視直徹萬丈濤。
有魚小首不目逃,卓立背者笠棕毛。
渡杯偶後曲錄腰,笑謂前我詎我驕。
之而頰𩑔騰長蛟,指揮如意無鞭敲。
和南磬折心枯焦,袈裟風拂披七條。
一□昂首悲且翹,何不可度以手招。
倚柏一晌聊逍遙,翻卻公案誰訾謷。
眉毛拖地光白毫,青童後隨牟彭喬。
伯呼仲諾比漆膠,神龜在手非卜繇。
傴僂杖錫蒼崖坳,持果相饋來猿猱。
肩隨蹀步意陶陶,吾宗機示成神交。
大胸出目𧴁兮獒,徐行驅走如羊羔。
念珠百八三藏包,忘言縱目窮青霄。
繪事妙詣真神超,楞伽貫休名未標。
飛白得之子云蕭,以書通畫妙義苞。
金剛四句偈不殽,彌勒樓閣珠林高。
參考注釋
眉毛
眼眶上緣長的毛
地光
地震前的閃光
白毫
(1).白毛。 晉 王嘉 《拾遺記·春皇庖犧》:“長頭修目,龜齒龍唇,眉有白毫,鬚垂委地。”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趙·劉聰》:“左耳有一白毫,長二尺餘。” 唐 皮日休 《公齋四詠·小桂》:“葉彩碧髓出,花狀白毫蕤。”
(2).見“ 白毫相 ”。
(3).泛指白色的光芒。 宋 蘇軾 《中秋見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
(4).指毛筆。 宋 黃庭堅 《林為之送筆戲贈》詩:“病在惜白毫,往往半巧拙。”
青童
(1).神話傳說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燭飇飛輪之車至此,其跡存焉。”《太平廣記》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傳·大茅君》:“ 漢 元壽 二年,八月己酉, 南嶽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諸 青童 並從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為修煉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予造真籙臨別留贈》詩:“清水見白石,仙人識青童。”
(3).即 青童君 。 唐 顧況 《短歌行》之六:“ 軒轅 弓箭無人識, 東海 青童 寄訊息。” 唐 李白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步網繞碧落,倚樹招 青童 。” 王琦 註:“《真靈位業圖》:‘ 龔仲陽 、 幼陽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 宋 蘇軾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戲作此數句》詩:“喜我歸有期,舉酒屬 青童 。” 王十朋 注引 趙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陳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賦贈》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間只等閒。”參見“ 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於鵠 《古輓歌》:“青童抱何物,明月與香囊。” 清 鄭燮 《止足》詩:“閨中少婦,好樂無猜;花下青童,慧黠適懷。” 續範亭 《總部觀平劇》詩:“豐衣足食好榜樣,兩個青童四百磅。”
乾隆名句,十六應真歌題唐人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