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吳當的《予有京師之役十月三日諸君子祖餞章江門行舟阻南征軍士未發對景書懷以答厚意》
全文:
城郭寒空迥,舟航晚景移。
故人從此別,對酒忍相離。
漠漠孤燈遠,依依去棹遲。
碧天新月夕,紅樹亂雲時。
燈火漁家市,鉦鐃虎士旗。
近聞炎海變,頗覺羽書馳。
雲鳥初成陣,戈船不失期。
萬方真混一,獨立尚愚痴。
不殺遵神武,深仁仰聖慈。
朝廷方有道,雨露自無私。
歷數千年會,冠裳萬國儀。
元勛雖若蝟,道脈僅如絲。
社稷斯民寄,經綸實爾資。
春袍金錯鳳,朝佩玉橫螭。
未抗匡時疏,寧論喻蜀辭。
轉輸何惻惻,刀劍漫差差。
自信無遺算,誰知有我師。
物情何慘切,治道尚磷緇。
疏懶忘身拙,蒼茫望國思。
祇慚岩穴陋,豈是廟廊姿。
公等俱稱傑,吾徒漫欲為。
龍紋塵未拂,豹隱霧初披。
菽粟心猶淡,松筠晚更宜。
吁謨求稷契,禮樂講皋夔。
祖訓須垂後,皇猷慎所持。
未能期共達,何以報先施。
踏雪燕台上,看雲野水湄。
致君心慘慘,望遠目■■。
奎壁中台動,搜羅四海遺。
回春端可待,藏器又何疑。
穎穎囊錐脫,溫溫璞玉奇。
盍簪求舊德,傾蓋結新知。
白雪終難和,青山且自頤。
臨分勿灑淚,努力各相規。
參考注釋
奎壁
二十八宿中奎宿與壁宿的並稱。舊謂二宿主文運,故常用以比喻文苑。《平山冷燕》第十六回:“二兄青年高才,煥奎壁之光,潤文明之色。”
中台
(1).內台。古代天子會諸侯時,為諸侯所設的台。分內外台,內台比外台尊貴。《逸周書·王會》:“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彌士。” 朱右曾 校釋:“中臺即內臺,其外則下等也。”
(2).即尚書省。 秦 漢 時尚書稱中台,謁者稱外台,御史稱憲台,合稱三台。 魏 晉 宋 齊 並稱尚書台, 梁 陳 後魏 北齊 隋 則稱尚書省。 唐 時曾更名中台,後又改為尚書省。參閱《初學記·尚書令》。《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賜,以旌茂功,以慰劬勞。” 唐 韓愈 《贈刑部馬侍郎》詩:“紅旗照海壓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蘇舜卿 《杜公讓官表》:“尋被峻命,入官中臺。”
(3).舊時演戲,例由次要演員先演開場戲,而後才由主要演員演出正本戲,稱為中台。《紅樓夢》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賈母 方進來歇息。”
(1).星名。《晉書·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東洛移鎮北都云云寄獻以抒下情》詩:“天上中台正,人間一品高。”詳“ 三台 ”。
(2). 漢 代以來,以三台當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後遂成為司徒或司空的代稱。《後漢書·郎顗傳》:“白虹貫日,以甲乙見者,則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應天意。”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韋昭達墓志銘》:“屬上將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維 《故太子太師徐公輓歌》:“久踐中台座,終登上將壇。”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綻也那皮開。”
搜羅
搜尋收集(到處錄求(人或事物)並聚集在一起)
搜羅人才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吳當名句,予有京師之役十月三日諸君子祖餞章江門行舟阻南征軍士未發對景書懷以答厚意名句
名句推薦
雲煙暮隔中原望,歸折梅花忍淚看
趙善應《寧師西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