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我皇祖時曾集大小臣工於瀛台宴賞甚盛典也茲因西成豐稔百物蕃昌於八月二十八日賜宴公卿庶僚於瀛台以昭繼繩宣豫之意得詩四首並示諸臣其欲賡韻者聽·其一》

全文:
趯陂鵷侶接鳴珂,霽宇空澄氣色和。
共喜向筵開早菊,多緣紀歲得嘉禾。
柏梁台畔騰箋集,仙萼亭邊載筆過
緬想虞廷傳盛事,颺言何以繼賡歌。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柏梁台

(1). 漢 代台名。故址在今 陝西省 長安縣 西北 長安 故城內。《三輔黃圖·台榭》:“ 柏梁臺 , 武帝 元鼎 二年春起此臺,在 長安 城中北門內。《三輔舊事》云:以香柏為梁也,帝嘗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詩,能七言者乃得上。太 初 中臺災。”

(2).泛指宮殿。 明 何景明 《諸將入朝歌》之三:“羣公陪宴 柏梁臺 ,殿上傳呼萬壽杯。” 清 陳學泗 《紀事》詩之二:“袞龍新幸 柏梁臺 ,供奉傳呼走馬來。”

載筆

(1).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 鄭玄 註:“筆,謂書具之屬。” 孔穎達 疏:“史,謂國史,書録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 清 張廷璐 《恭和御製秋蒐雜紀*元韻》:“從知蒐獵關戎政,載筆還須付 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書·褚遂良傳》:“對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載筆,君舉必書。’” 宋 蘇軾 《賜翰林學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卿學世其家,宜居載筆之地;官宿其業,已奏殺青之書。”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載筆者,固未有若 遷 固 者矣。”

南 北朝 時,韻文稱文,散文稱筆。後以載筆指史傳、制疏、表奏一類文字。《梁書·任昉傳》:“ 昉 雅善屬文,尤長載筆。” 明 徐賁 《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詩:“知公能載筆,草檄報邊聲。” 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然艸野載筆,黑白混淆,優者足補史冊之遺,下者轉昧是非之實。”

乾隆名句,我皇祖時曾集大小臣工於瀛台宴賞甚盛典也茲因西成豐稔百物蕃昌於八月二十八日賜宴公卿庶僚於瀛台以昭繼繩宣豫之意得詩四首並示諸臣其欲賡韻者聽·其一名句

詩詞推薦

柏梁台畔騰箋集,仙萼亭邊載筆過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