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哀太尉惠穆公三首·其三》
全文:
望履鴻樞府,熙寧始識公。
容無高位氣,語有大臣風。
感慨方山仰,驚悲已壑空。
緇衣國人意,轉入薤歌中。
參考注釋
緇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毛 傳:“緇,黑也,卿士聽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說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3).《詩·鄭風》篇名。《詩序》謂系讚美 鄭武公 父子之詩;一說為讚美 武公 好賢之詩。《禮記·緇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 鄭玄 註:“《緇衣》《巷伯》皆《詩》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賢者也。” 唐 陸贄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繼《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裝。 唐 韋應物 《秋景詣琅琊精舍》詩:“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橋上走出一位以黑紗蒙面的僧人,身著緇衣,手敲金鐘,口念‘南無 阿彌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亞之 《送洪遜師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為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 宋 蘇軾 《與謝民師推官書》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廬山詩》之三一:“ 歐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劉商 《題禪居廢寺》詩:“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丞相是當朝黃閣,小尼是出世緇衣。”
人意
人的意願、情緒
不滿人意
轉入
謂轉變原來方向而進入某地或某方面。《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薤歌
即《薤露》。 唐 孟郊 《吊盧殷》詩之三:“《薤歌》一以去,蒿閉不復開。” 清 吳偉業 《永和宮詞》:“玉匣珠襦啟便房,《薤歌》無異葬 同昌 。”參見“ 薤露 ”。
劉摯名句,哀太尉惠穆公三首·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