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納蘭容若的《減字木蘭花·斷魂無據》
全文:
斷魂無據,萬水千山何處去?沒個音書,盡日東風上綠除。
故園春好,寄語落花須自掃。
莫更傷春,同是懨懨多病人。
參考注釋
斷魂
靈魂從肉體離散,指愛得很深或十分苦惱、哀傷
看山欲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 杜牧《清明》
無據
(1).沒有依據或證據。 唐 顏師古 《明堂議》:“ 大戴 所説,初有近郊之言,為稱 文王 之廟。進退無據,自為矛盾。” 唐 王涯 《太華山仙掌辯》:“予嘗覽 張平子 之賦 西京 ,至‘巨靈高掌,厥跡猶存’之辭,常以是惑……暨覩其形而咨之,果謬悠而無據也。”
(2).無所依憑。 宋 謝懋 《驀山溪》詞:“飛雲無據,化作冥濛雨。”
萬水千山
重重的水和山,形容道路漫長險阻
萬水千山只等閒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音書
音訊,書信。 唐 宋之問 《渡漢江》詩:“ 嶺 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都做了一春魚雁無訊息,不甫能一紙音書盼得。” 明 高明 《琵琶記·丹陛陳情》:“況隔千山萬水,生死存亡,雖有音書難寄。” 李大釗 《南天動亂適將去國憶天問軍中》詩:“風塵 河 北音書斷,戎馬 江 南羽檄紛。”
盡日
(1).猶終日,整天。《淮南子·氾論訓》:“盡日極慮而無益於治,勞形竭智而無補於主。” 唐 鄭璧 《奉和陸魯望白菊》:“終朝疑笑 梁王 雪,盡日慵飛 蜀帝 魂。”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六:“盡日不逢人,終年無啟關。”
(2).指農曆月末最後一天。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大盡小盡》:“月滿三十日為大盡,少一日為小盡,月之盡日猶年之除夜也。”
終日,整天。 明 陳子龍 《南鄉子》詞:“儘日對紅顏,畫闌深深半掩關。”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納蘭容若名句,減字木蘭花·斷魂無據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斷魂無據,萬水千山何處去?沒個音書,盡日東風上綠除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