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衫不履併科頭,萬里滄浪澈底秋

乾隆金鉉滄浪濯足圖即用其韻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金鉉滄浪濯足圖即用其韻》

全文:
雖衫不履併科頭,萬里滄浪澈底秋
側峙高岡亦千仞,太沖詩意具扁舟。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科頭

(1).謂不戴冠帽,裸露頭髻。《戰國策·韓策一》:“ 秦 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虎摯之士,跿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也。” 鮑彪 註:“科頭,不著兜鍪。”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或亂項科頭,或裸袒蹲夷……此蓋左袵之所為,非諸夏之快事也。”《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元年》:“ 布 將 河內 郝萌 夜攻 布 , 布 科頭袒衣,走詣都督 高順 營。” 胡三省 註:“科頭,不冠露髻也。今 江 東人猶謂露髻為科頭。”《老殘遊記》第九回:“著了一件深藍布百衲大棉襖,科頭,不束帶,亦不著馬褂。”

(2).古代教坊歌樂分部分科,其頭目稱為“科頭”。亦以稱歌伎樂工。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其日,狀元與同年相見後,便請一人為録事,其餘主宴、主酒、主樂、探花、主茶之類,鹹以其日辟之。主樂兩人,一人主飲妓。放榜後,大科頭兩人(第一部),常詰旦至期集院,常宴則小科頭主張,大宴則大科頭,縱無宴席,科頭亦逐日請給茶錢。”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一:“《秦中歲時記》云:期集謝恩了……便於亭子小宴,召小科頭同樂,至暮而散。”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澈底

(1).清澈見底。 唐 元稹 《韋兵曹臧文》詩:“摩天氣直山曾拔,澈底心清水共虛。” 明 李開先 《端正好·贈康對山》套曲:“ 岐山 彩鳳鳴, 黃河 澈底清。”

(2).徹底;完全。 魯迅 《故事新編·起死》:“專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個澈底的利己主義者。”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這個澈底光明柔潔的夜,原只為他而有的。”

乾隆名句,金鉉滄浪濯足圖即用其韻名句

詩詞推薦

雖衫不履併科頭,萬里滄浪澈底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