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汝玉的《送曾子固視猶子子棨還江右》
全文:
丘園事韜晦,托跡依蓬蒿。
棲遲四十載,悉屏塵事交。
猶子瑚璉器,置身登青霄。
感念同氣恩,心焉結煩勞。
翩然辭林扉,京華遠遊遨。
歡愛情既洽,別離思已消。
因登鐘山岑,乃望長江潮。
時逢康泰盛,治用神化超。
壯茲平生志,攄此胸中豪。
薄言賦旋歸,東流溯輕舠。
天邊三山迥,雲際九華高。
還家田廬靜,去郭煙水遙。
豈無當世賢,連茹思拔茅。
卷舒各有道,涇渭難溷淆。
白駒終莫縶,叢桂那能招。
重來諒未卜,仰止徒長謠。
參考注釋
丘園
(1).家園;鄉村。《易·賁》:“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 王肅 註:“失位無應,隱處丘園。” 孔穎達 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素之所。”後以“丘園”指隱居之處。 漢 蔡邕 《處士圂叔則銘》:“潔耿介於丘園,慕七人之遺風。”《舊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夫耳。起兵之事,非所願也。”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劉會孟辰翁》:“羣薦不入官,丘園從所好。”
(2).指隱逸。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冤獄書》:“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園之賢,道德之茂。”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上每臨朝,多令征四方丘園才能學術,直言極諫之士。” 宋 范仲淹 《與翰長學士書》:“或稍寧息,或得將帥,即有丘園之請,以全苦節。”
(3).指墳墓。《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三年》:“乃遣供奉 李存瓌 賜 知祥 詔曰:‘ 董璋 狐狼,自貽族滅。卿丘園親戚皆保全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節。’” 胡三省 註:“言 董光業 族誅,而 孟知祥 墳墓甥侄皆無他。”
韜晦
(1) 韜,韜光;晦,晦跡。韜晦,即收斂鋒芒,隱藏不露
愈事韜晦,群居游處,赤嘗有言。——《唐書·宣宗紀》
(2) 陰暗無光;陰晦
托跡
見“ 托跡 ”。
亦作“ 托跡 ”。猶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處深山或賤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啟 《送呂山人入道序》:“而其隱也,皆托跡山林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獄中上母書》:“慈君托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餞荊卿》:“因此隱忍遷就,托跡屠沽。”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翱翔蓬蒿之間。”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夢陽 《漢京篇》:“ 霍氏 門前狐夜號, 魏其 池館長蓬蒿。”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3).茼蒿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王汝玉名句,送曾子固視猶子子棨還江右名句
名句推薦
清風拂拂薇苗秀,勁節稜稜鹿骨香
史資教《謁二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