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淨端的《蘭若雜言·其三》
全文:
老來無事掩柴扉,林下閒閒何所為。
莫道茅庵無一物,窗前片片白雲飛。
參考注釋
老來
年老之後。 唐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詩:“童孺交遊盡,喧卑俗事牽。老來多涕淚,情在強詩篇。” 宋 陸游 《孤坐無聊每思江湖之適》詩:“老來閲盡榮枯事,萬變惟應一笑酬。” 明 劉昺 《憶秦娥》詞:“少年離別,老來依舊。”《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若不早為籌畫,到了那展轉不開的時候,還是請公公重作出山之計,再去奔走來養活你我呢?還是請婆婆摒擋薪水,受老來的艱窘呢?”
無事
(1).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事、災異等。《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鄭玄 註:“事謂征伐。”《史記·平準書》:“ 漢 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天下無事,百姓和樂。” 明 陳子龍 《議財用》:“若雲多事,則自古亦無無事之國也。”
(2).指無為。道家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記·蘇秦列傳》:“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圖》詩:“道人本無事,何苦塵中為?”
(3).無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 曰:‘公何好飲?’ 犀首 曰:‘無事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宋 辛棄疾 《醜奴兒近·博山道中》詞:“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4).無須;沒有必要。《後漢書·臧洪傳》:“ 洪 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 明 劉基 《題枯木圖》詩:“白髮死枕席,無事傷其躬。”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 江 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緑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5).無端;沒有緣故。《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楊柳歌》:“定是 懷王 作計悞,無事翻覆用 張儀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
柴扉
柴門。亦指貧寒的家園。 南朝 梁 范雲 《贈張徐州稷》詩:“還聞稚子説,有客款柴扉。” 唐 李商隱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之二:“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西遊記》第六七回:“長老欣然促馬,至莊門外下馬,只見那柴扉緊閉。” 清 吳偉業 《和王太常西田雜興韻》:“亂後歸來桑柘稀,牽船補屋就柴扉。”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叫門,柴扉半啟,走出一個莊客。”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閒閒
亦作“閒閒”。謂斤斤於分辨是非。《莊子·齊物論》:“大知閒閒,小知閒閒” 成玄英 疏:“閒閒,分別也……小知狹劣之人,性靈褊促,有取有捨,故閒隔而分別。” 陸德明 釋文:“閒閒,有所閒別也。”一說,好伺察人過之意。 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一》:“《廣雅·釋詁》:‘閒,覗也。’‘小知閒閒’當從此義,謂好覗察人也。《釋文》曰‘有所閒別’,非是。”
亦作“閒閒”。1.從容自得貌。《詩·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 朱熹 集傳:“閒閒,往來者自得之貌。” 高亨 註:“從容不迫貌。” 清 孫枝蔚 《田家雜興次儲光羲韻》之八:“桑者各有侶,閒閒在十畝。奈何冠蓋客,竟忘山中友。”
(2).強盛貌。《詩·大雅·皇矣》:“臨衝閒閒,崇墉言言。”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中》:“家大人曰:言言、仡仡,皆謂城之高大,則閒閒、茀茀,亦皆謂車之彊盛。茀茀,或作勃勃,《廣雅》曰:閒閒,勃勃,盛也。”《漢書·敘傳下》:“戎車七征,衝輣閒閒,合圍單于,北登 闐顏 。”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志銘》:“恂恂教義, 吳起 西河 之風;閒閒鼓旗, 李牧 長平 之政。”
(3).閒靜。 唐 劉言史 《登甘露台》詩:“偶至無塵空翠間,雨花甘露境閒閒。” 宋 梅堯臣 《依韻和達觀師<山中見寄>》:“既能閒閒住深谷,豈使于于鳴佩玉。” 宋 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有女娟娟,閨闥閒閒。”
(4).悠閒的樣子。 唐 鮑溶 《寄張十七校書李仁行秀才》詩:“去年八月此佳辰,池上閒閒四五人。” 唐 靈澈 《西林寄楊公》詩:“日日愛山歸已遲,閒閒空度少年時。” 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三二:“生世多苦辛,何如日閒閒。”
(5).引申謂隨隨便便,不在意。《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王先 閒閒也行了,不曾問得這家姓 張 姓 李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在我是以為閒閒一件事,卻累他送了禮物,還賠了眼淚,倒叫我難為情起來。”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女吊》:“所以凡內行人,緩緩的吃過夜飯,喝過茶,閒閒而去,只要看掛著的帽子,就能知道什麼鬼神已經出現。”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
釋淨端名句,蘭若雜言·其三名句